【摘 要】農村信用社在我國新農村建設中存在著顯著的意義,對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本文正是基于此,對我國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進行綜合探究,實現對我國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綜合認識,達到一定的學術研究意義。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綜合研究
當下農村信用社正面臨向商業銀行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來自眾多金融機構的競爭給信用社的經營管理帶來巨大的壓力。只有建立了優秀的企業文化建設,才能保證農村信用社實現可持續發展、更好地立足農業并服務“三農”。
一、我國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主要特點
(1)以服務“三農”為宗旨。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任務是籌集農村閑散資金,為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在解決“三農”問題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以“誠實守信”為原則。農村信用社作為全國金融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職工的專業素養和道德水平有很高的要求,近些年來農村信用社也十分重視職工的職業道德教育,要求職工在為“三農”服務時以“誠實守信”為原則,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信合良好形象。(3)統一的文化理念。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并不是針對企業內部某個部門甚至某個職員而制定的價值觀追求,而是一種大統一思想。促進企業團隊精神、實現企業經營模式的一體化是當前我國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所表現出來的重要特征。(4)適應國家改革的步伐。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期望實現的目標是企業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當前,農村信用社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很多農村信用社也已經認識到必須要將封閉的思想變得開放,將目光放得更加長遠,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潮流。
二、我國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發展趨勢
(1)更加注重企業經營績效。經營績效的提高是一個企業追求的最終目標,當然也是農村信用社這個信用合作組織存在和發展的動力。改革開放前,我國農村信用社起步晚,發展相對緩慢,其生存和發展歷經波折,幾近崩潰的邊緣,更無暇顧及企業文化的建設。改革開放后,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農村信用社進行制度改革,促進其健康有序地發展,這顯然給農村信用社的文化建設提供一個臺階。自此,農村信用社開始采用“穩中求進”的發展模式,由原來的在困境中掙扎轉變成今天的注重企業經營績效的提高。(2)更加強調文化創新。面對同行業競爭的壓力、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消費方式的快速變化以及經濟環境的變幻莫測,農村金融產品的創新和差別化漸漸成為農村信用社經營和發展關注的焦點和內在的需求。很多研究者發現,當前我國農村信用社的產品創新動力不足,其根本原因在于農村信用社受傳統文化思想的限制和束縛,沒能開發出適應新時代特征的金融產品。很多學習型農村信用社管理者審時度勢,找出其影響因素并采取相應措施促進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不斷更新。(3)注重樹立中國信合形象。企業形象直接關系到企業產品的銷售狀況、企業的信譽和知名度,它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優秀的企業文化塑造農村信用社良好企業形象的必要條件。自國家實施“三農”政策以來,全國各省市農村信用社先后開始啟動文化建設工程,例如2006年4月吉林省農村信用社重新整合了企業文化,以全新的“太陽果”標識代表其信合形象;2007年黑龍江省將改年作為全省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的啟動年,借鑒其他省份的成功案例,對原有的文化進行創新,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點的企業文化體系。(4)更加重視解決“三農”問題。“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中央政府最為關心的問題,為此地方政府也出臺相關政策,來支持農村金融的發展。但是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我國的農村信用社經營發展尚且存在各方面的壓力,經濟地位還得不到民眾的一致認可。為此,全國各地農村信用社都紛紛采取措施以提升農村信用社在農民和國家心中的地位。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往的支農信貸產品已經不能適應新的信貸要求,因此部分農村信用社已開始著手在支農信貸產品上進行創新。
三、總結
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發展凸顯著重要的位置,做好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發展,是和諧社會建設必不可少的一步。本文主要分析了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主要特點,同時探究了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發展的趨勢,實現了對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發展的綜合認識。
參 考 文 獻
[1]海村.農村信用社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意義[J].品牌(理論月刊).2010(7)
[2]劉小紅.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
2010(1)
[3]申立軍.淺議如何搞好農村信用社文化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10)
備:作者簡介:王群,1983.4,山東省鄒平縣人,助理工程師,本科學歷,中國石油大學碩士研究生,工作單位:山東省鄒平縣焦橋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