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靜
摘要:職業教育信息化是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也是改善職業教育課堂教學環境,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增強職業教育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但是,由于現代職業教育輕視其戰略地位,在教育信息化的內涵上存在認識偏差,教育信息化沒有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在建設路徑上存在問題,在建設規劃上存在問題,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建設理念上,存在軟硬件問題,整體效果差。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促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職業教育;現代教育理論
1.信息教學的概念與內涵
基礎信息教學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建構過程一方面建構了新知識的意義,另一方面又對現有的知識結構進行重組和轉換。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教師不是知識型教師,而是學生的幫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有利于意義建構的環境,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信息環境的建立和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也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資源。師生不再是傳統的教與學的關系。教師起著更大的輔助作用。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教師應遵循建構主義的理念,分別對學習目標、學習情境、學習環境、學習活動和學習設計進行評價,注重學習,注重學者學習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優化的學習情境,強調合作學習和團隊精神,強調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因此,與傳統教學相比,信息化教學是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一種教學形式,而不是“技術決定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效果,提高學習者的學習價值,是為了更好地打造“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適應信息社會生存的為本”。
2.信息教學的特點
2.1新教學模式與方法的應用
教學方式要實現信息化教學的新理念,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已不能滿足信息化教學的需要,必須引入更加多樣化的新教學方式和方法,以適應信息化教學的需要。如拋錨式教學模式、支架式教學模式等,這些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為課堂主體的特點。教師只有為學生構建合理的教學情境和教學任務,才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輔助作用。同時,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有許多先進的教學方法,如許多職業院校倡導的行動導向教學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MOOC、微型教室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和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2學習評價方式的轉變
信息化教學的績效考核體系已不再體現在一兩次考試中,只以考試成績來決定學習成績的時代已經過去。在信息化教學中,學習評價的方式主要有: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對所學知識應用的評價、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評、對學生的定性評價和評價方法的多樣性。教師更注重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靈活運用知識、動手操作、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更注重在學生成績評價中提高“人”的綜合能力,不限于簡單地重復一些知識。
2.3海量共享教學資源
信息化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以教科書為主,輔以大量文本型參考書的局限。它利用大量的網絡資源和各種先進的終端設備,在教室內外傳播相關資源。各種數字化教材的開發和教育云的使用也為教材的數字化模式打開了大門,這將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同時,越來越多的高校已經開始建立或建成了大量相關學科的網絡資源庫,學生也可以通過訪問資源庫獲得豐富的學習資源。除了知識資源庫,職業教育的特點還要求學校建立人力資源庫,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專家進行交流,真正實現合作在學校和企業之間。同時,也鼓勵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成為真正的雙師型教師。
3.信息教學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3.1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實施信息化教學必須依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目前,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職業教育教師隊伍越來越強,但大多數教師對現代教學理論仍缺乏了解,致力于“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不能反映職業教育的特點,教師更注重理論教學而不是實際操作,教師自身的很難用信息技術來組織教學。因此,要實現信息化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廣泛應用,就必須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專業知識研究
在信息時代,有很多獲取信息的方法。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或其他媒體獲取知識。作為教師,必須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僅限于課本上的知識,還要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掌握最新的前沿理論和技能,學習其他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開闊視野,培養他們的專業知識,養成不斷學習的習慣。對于職業教育教師來說,還必須提高其行業和企業的實踐能力。
(2)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信息教學必須依靠信息技術的支持,這就要求教師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此外,教師還應學習各種應用軟件,特別是課件制作軟件的使用。隨著時代的發展,課件制作軟件種類越來越多,相對來說實際操作也變得非常簡單,也教師提供了方便。但同時也要求教師提高信息化教學意識。課件應與電子教案式的初級階段分開。在課件中融入信息化教學的理念,使課件真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以生動有趣地表達教學內容的工具。同時,在數字化時代,教師要不斷探索和學習3D投影技術、虛擬仿真實訓室等新型教學設備的操作,還要學習使用微信公共平臺、微信、MOOC制作發布等新型教學方法。
3.2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李克強總理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大眾創業”應被視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雙引擎”。可見,創新型人才正在成為職業教育新的培養目標。信息化教學的理念和教育模式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基礎和保障。信息化教學理念的核心是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教師運用各種形式的信息技術,通過創設學習情境、完成任務、傳授學習資源、優化教學設計等手段,實現教學目標。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興趣、分析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同時,由于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符合實際工作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因此,信息化教學的這些特點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4.結語
近年來,雖然國家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但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以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然而,由于職業教育規模龐大,教育信息化起步較晚,教育信息化水平偏低,教育信息化基礎薄弱,信息資源建設不足等問題還亟待解決。必須重視和解決這些問題,以提高職業教育信息化水平,促進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傳兵.以機制創新推進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基于江蘇省的實踐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12):50-54.
[2]劉京京,馬靜儀.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問題與實施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9(05):18-23.
[3]朱德全,徐小容.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與信息化推進邏輯:共建·共享·共贏[J].電化教育研究,2018(04):1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