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迪薇
摘要:分析大學生憲法意識的現狀基礎上,探討培養缺乏的成因,提出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憲法意識;培養
黨的十九大描繪了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宏偉藍圖。培養大學生對憲法的根本法地位的尊崇,并以憲法規范為根本行動指南,以憲法精神為基本價值取向,以憲法自覺和憲法意識踐行為最終目標,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大學生憲法意識培養的現狀
(一)大學生憲法意識培養存在的問題
調查顯示,大學生對近期最新憲法修正案的時事較為關注,但對最新憲法修正案的內容和價值并未予以關注,對于憲法條文基本內容生疏掌握不到位。對于憲法賦予的基本權利義務認知度低,缺乏行權積極性。絕大多數學生不甚了解憲法賦予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對于社會中發生的侵犯公民權利義務的行為,不能準確、及時辨別。大多數大學生認為憲法與自身生活相關度和聯系度不高,從而失去理解的興趣,缺乏主動關心、學習憲法知識的意愿和積極性。對憲法缺乏認同感,沒有樹立對憲法的尊崇,對于憲法的信仰和情感薄弱。
(二)大學生憲法意識缺失的原因探析
歷史變遷和教育現狀的影響。中國歷經千年的封建思想對社會公眾憲政思想發展的抑制存在的。即使到了現在,社會中不免還是存在權大于法的落后思想,大學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消極影響。普遍通用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教材,相關憲法內容較少,難以讓學生真正了解憲法。對于非法學專業的大學生只在考查課或選修課了解憲法知識。
大學生自身觀念的影響。大學生缺乏充分的主觀能動性。在工具理性思想的驅動下,多數大學生們更愿意在專業知識的學習、獲取各類等級證書上花費時間,而忽視自身憲法意識的培養。沒有客觀認識到法治觀念、憲法意識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社會的建設的重要性。
二、新時代大學生憲法意識培養方法探析
(一)重視憲法教育,課內外教學雙軌并行,培養憲法意識
以課堂教育為主,與時俱進的豐富理論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對憲法的系列重要論述,抓住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關鍵和重點,涵蓋了憲法內容的各個方面,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憲法理論體系,是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強大思想武器,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憲法的系列重要論述,將之作為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憲法的綱領、旗幟和靈魂,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在教學內容中要深化該理論的學習,與時俱進的更新教材內容,豐富理論內涵,常學常新。并且與社會接軌,例如,聘請從事法律工作的人員作為實務導師,定期為大學生開展憲法知識相關的案例講座,讓學生接觸各類側重點不同的憲法方面的知識,拓展憲法社會現實性的內涵,培養憲法意識。
拓展教學方式,豐富課外憲法實踐的教學實習的安排。在課程設置中,把憲法實踐作為教學實習的內容,開辟多種課外學習的方式,適當提升課外活動的頻率和質量,對于擴大憲法在大學生心中的影響力和普及面大有裨益。注重實踐模式的實習安排,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模擬兩會、案例教學等多種形式,積極探索體驗式實習教學。例如,針對性的結合每年一次的全國人大和地方人大會議,鼓勵和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所在選區(家里或者學校)人大代表的選舉,主動行使選舉權,讓學生了解國家權力機制的運行,通過親自體驗深化認識。
(二)根據專業分類,合理設置差異化方式,培養憲法意識
對于法學專業學生的培養要將憲法意識培養轉變為憲法理論與實踐的素質。需要逐漸培養“以憲法為核心,以專業法為基礎”的思維模式,拓寬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通過國內外憲法的比較學習、社會實際案例研討分析等途徑,探索教學模式。同時鼓勵法律專業的大學生利用自己的專業條件,到各個社會、鄉村進行法律志愿服務,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活起來”、“接地氣”的憲法, 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
對非法學專業學生的培養要深入推進憲法意識培養的學習宣傳。開設與憲法知識相關的選修課程,增設“憲法學”作為大學生公共課程。科學安排教學課程設置,加強案例分析在大學生課堂教育中的作用,組織引導大學生認真學習憲法原文,加強憲法知識普及。由易如難,先從法條入手,結合時下社會新聞以及發生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兩者相結合,利用這些生動形象的、有感染力的案例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充分調動積極性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加深其對憲法的認識和憲法意識。加強體驗式實踐式教學,推進憲法教育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組織開展大學生憲法與法治知識網絡學習,加強教師憲法與法治教育培訓,推動憲法教育與研學實踐教育、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等緊密結合。創新形式,組織開展國家安全、未成年人保護、知識產權、環保、稅法等相關法治專題教育。
(三)深化第二課堂教育,統籌各種資源,培養憲法意識
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理念,結合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宣傳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2014年我國將每年的12月4日為國家憲法日,2015年通過關于實行憲法宣誓制度,可以充分利用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誓制度開展各類活動。同時,積極舉辦與法律相關的各類活動以及各類法治知識競賽,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如中宣部等組織開展的全國法治動漫微視頻作品征集展示活動等。合理利用校外資源,如浙江省普法辦開展的“社會化大普法”、“六優”培育行動計劃等,形成培育合力。注重宣傳教育實效,堅持日常宣傳和集中宣傳相結合,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相結合,探索建立憲法與法治宣傳教育的長效機制。
新時代,新征程,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憲法學習教育的系列重要精神,積極探索新路徑新方法,高校教育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趙 穎,依法治國背景下淺析大學生憲法意識的培育[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
基金項目:
本文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2018年高校學生工作課題項目《當代大學生憲法意識現狀及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 LX2018Y15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