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立紅
【摘要】紀錄片在我國文化傳播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且優秀作品層出不窮,而隨著娛樂節目的泛濫、人文精神的滑坡、美學觀念的動搖,紀錄片也難免步入曲高和寡的尷尬境地。《舌尖上的中國》卻憑借他的真誠引發了觀眾的情感熱潮,掀起了紀錄片熱,同時網絡新媒體的播出平臺也為該片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關鍵詞】新媒體;紀錄片發展;《舌尖上的中國》
紀錄片作為一種精神食糧,憑借思想性強、文化底蘊豐厚、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而能經得起歲月之沙的磨礪;它既可以真實、客觀地記錄社會的發展變遷又具有旁觀歷史的價值,同時他理性深刻的敘述,可以讓廣大觀眾掠去虛浮的、淺薄的表象,而直抵事物的本質。這些特點,決定了紀錄片比其他影視形式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更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更深遠的影響力。
紀錄片的主要播出形式為電視播出:既有專門的頻道形式播出,如2011年1月1日開播的央視紀錄頻道,也有欄目播出的如央視的《探索·發現》、佛山電視臺的紀錄片欄目《經歷》等。尤其是2012年5月在央視首播的《舌尖上的中國》(以下簡稱《舌尖》),更是引發紀錄片熱潮,創造了國產紀錄片收視奇跡,并引爆全民舌尖行動。該片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來展現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面的文化;見識中國特色食材以及與食物相關、構成中國美食特氣質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華飲食文化的精致,讓觀眾從飲食文化的側面認識和理解傳統和變化著的中國。
一、《舌尖》影響力
7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由央視紀錄頻道制作推出,是國內第一次使用高清設備拍攝的大型美食類紀錄片,該片自播出以來,引發全民對繼《故宮》之后的另一部紀錄片的追捧。作為一部紀錄片其收視率甚至超過了同時段的電視劇,成為百姓茶余飯后熱議的焦點,同時該片也迅速躋身微博熱門話題榜,網絡點擊率一度超過眾多熱播的影視大片。自播出后獲得“年度社團文化貢獻獎”、紀錄片學院獎、廣州紀錄片節評審團大獎等多個獎項。據統計,目前該片已經被翻譯成6種語言文字,銷售到75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美國和歐洲一些主要國家,海外銷售額達到226萬美元,銷售單價甚至超過熱播電視劇。
在國外的播出使得該片傳遞出蘊藏在中華美食之中悠久的東方文化傳統,讓外國人從飲食文化中解讀中國人對生活、社會、自然的態度。沒有一點宣傳味道,卻是最好的中國宣傳片。
二、《舌尖》熱原因
《舌尖》不同于《故宮》、《大國崛起》等,他把鏡頭轉移到大眾身邊,告別了以往富麗堂皇的表達方式,貼近生活,以更平和的方式講述故事。讓觀眾通過美食這個窗口更多地看到中國人與自然、人與食物、人與社會的關系。它貫穿傳統和現代的界線,把食物和家族、文化、傳承彌合在一起。它不僅僅是中國美食的紀錄片,也是中國人味覺審美的辭典、中國人故鄉回憶的紀念冊。
1、引發共鳴的情感食療:《舌尖》通過唯美的畫面,讓觀眾感到仿佛一味味美食就在嘴邊,讓人垂涎欲滴。而美味之后濃濃的人情味,更隨著悠遠的音樂背景而升華,勾起觀眾心中對美食的深深的文化記憶。
2、以美食為名傳遞中國文化:《舌尖》表面上是說美食,實際上體現傳統中國文化。目不暇接的奇幻畫面,質樸生動的美食故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當代中國,傳統的美食方式,依然展現著獨特的東方智慧,清晰流露出中國人樸素的生活理想,固守親情,克勤克儉。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這是一部向中國文化致敬的作品,表面上是在說美食,實際上體現的是傳統中國文化中父子、夫妻、鄰里之間的和諧,即和的文化,已經超過了飲食的邊界。
3、真實打動人心:在娛樂至上的當下,電視電影大多以娛樂為主,取悅受眾,而娛樂過后,人民需要對當下實際問題思考。而紀錄片剛好做到了這一點,紀錄片同電影最大的區別在于他的真實性,凡是能夠震撼人心的紀錄片,其成功原因部分在于他的真實性能夠打動受眾。正如《舌尖》總導演陳曉卿所言:“我是帶著對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這個紀錄片的”。真誠是藝術的第一要義,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自己相信才能說服別人,這也是該片得到無數好評與榮譽的“秘訣”。
4、新媒體市場功不可沒:自2011年以來,新媒體對于電視劇、新聞、娛樂等節目的爭奪日趨飽和,更多的網站將目光投向了紀錄片市場。而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因不受播出時間、地點、播放次數的限制,以及觀眾的個人性、自主性、互動性、參與創造性而倍受青睞。搜狐、愛奇藝、CNTV等優質紀錄片頻道更加大了對紀錄片頻道的投入力度,開展與傳統媒體和各制作公司的合作。而2012年5月的《舌尖》不僅重新點燃了中國觀眾對紀錄片的熱情和期待,也以一個更為貼近人們生活的主題,用一種史無前例的唯美表達方式來喚起人們對中國紀錄片的重新定義和認識。恰好網絡新媒體的播出平臺給紀錄片的廣泛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溫度,也使得《舌尖》在這片土壤上發芽開花。
三、《舌尖》熱背后
《舌尖》引發紀錄片熱潮,創造了國產紀錄片收視奇跡,甚至把很多遠離電視的人,又拉回到電視機旁。然而,一部《舌尖》就能帶火國產紀錄片嗎?恰恰相反,《舌尖》熱正是反映出紀錄片市場的冷清。國產紀錄片從拍攝手段到藝術觀點,從制作模式到運營體系,都不如國外紀錄片成熟。
首先:國產紀錄片運營模式尚不成熟。紀錄片的制作往往耗費巨大,對于技術、策劃拍攝的要求遠大于一般的電視劇。對于這樣耗費巨大,又因為不成熟的運營模式無法對收益作出一個評估。大部分的國內投資者都望而卻步,這樣就陷入了一個循環:運營模式不成熟導致無法評估收益,無法評估收益導致無人投資,無人投資就導致市場無法發展。
其次,國外的紀錄片之所以能形成一個成熟市場,和紀錄片對社會問題的深入度是有關聯的。國外紀錄片對社會問題的深入了解、貼近社會的創作,吸引了一批穩定的受眾,長久下來形成一個有秩序的紀錄片市場。在收益和投資上可以正確的預算,從而刺激紀錄片的市場,形成競爭產生更精良的作品。
總結:《舌尖》功不可沒,他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歷史悠久的飲食文化,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和智慧,揭示了中國人民在飲食上的探索、研究、創新和貢獻;帶動了中國餐飲業的快速發展,重新彰顯了中國烹飪大國不可動搖的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