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倦怠的產生是有其特殊原因的,輔導員的職業倦怠大致可以歸納為工作負荷過大,社會認可期望不高,自我價值實現受阻等因素。因此針對輔導員的職業倦怠應該從明確職責,提高職業認可度和自身調節做起,努力消除職業倦怠給工作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輔導員;職業倦怠;對策
一、職業倦怠原因
職業倦怠已經成為現代工作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被人們形象的稱為現代生活疾病。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工作中情緒耗竭,喪失工作動力和義務的這種感覺我們稱之為職業倦怠。職業倦怠可以說各行各業都存在,大學輔導員老師當然也存在。就輔導員而言,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大致有下面幾項:
(一)工作負荷過大
輔導員在學生工作的第一線,各高校情況的不同,通常輔導員和學生按照1::200至300或者更多來配備,就是說一個輔導員老師要負責兩三百學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可見輔導員的工作壓力之大。相關研究表明工作量與工作倦怠感之間存在高度相關,由于輔導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比如獎、勤、助、貸、減等評定工作,學生活動、黨員發展、支部生活等團體工作,心理咨詢、就業指導等專業指導等工作,另外還有大量臨時性的工作,加班是家常飯,經常是睜眼忙到黑。只要是與學生相關的事,都是輔導員的事,學校領導、專業課教師、行政人員要找學生時,常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輔導員老師,與此相對應的,學生也是一樣,通常諸如上課地點的變化,哪里領取材料等事,學生都會打電話詢問,因此,輔導員的工作,無時不刻不受到來自學校和學生的雙重壓力。學生的管理不善和教育不利,無疑就是輔導員老師的責任,而輔導員老師往往都是青年教師擔任,他們的社會閱歷,工作經驗都相對不足,加之輔導員是一門需要海納百川知識又要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完全勝任的工作,因此,大量的工作,高強度緊繃的神經,這些都耗費了輔導員大量的精力,讓輔導員隨時處于待命狀態,使得身心俱疲。
(二)社會認可期望不高
思想政治教育是輔導員的一項基本工作,思想教育的作用就是使人的思想形成統一、認知提高、行為規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黨和國家培養接班人的重要保證,是確保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能夠落實到青年學子的重要途徑,可見,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性。但是,長久以來,社會經濟的騰飛,帶來了多元化的思想,人們不再重視個人的德育培養和教育,更多是看重其智育的發展。比如社會對高校的評判,是看這所學校是否是重點大學,大學有多少教授,學生畢業能否找到好的工作,能否拿到高的薪水。而對于在學校學習的過程,特別是德育的教育,則幾乎沒有家長去關心、評價過。同時輔導員的工作常常是簡單而重復性的,這也讓學生對輔導員的工作很難產生崇拜感,認為輔導員就是過去的班主任老師,就管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沒有太多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同樣,在學校領導眼中,很多時候就希望輔導員管理好自己的人,不要出現責任事故,在社會、學生、學校共同的價值評判下,造成輔導員對自身的認可出現信心喪失,感覺前途渺茫。
(三)自我價值實現受阻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1943年就提出了人的需求結構理論,提出需求由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可見人在滿足了自身最低需求后,都需要向著更高的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向去追尋,因此,自我價值實現是一種創造的需要,它促使人竭盡所能,盡可能得去實現自己的價值。輔導員都是從優秀大學畢業生中選拔出來的,他們在校讀書期間,都是學生干部、學習優秀分子,可以說,在學生階段,他們實現了自己的價值。當他們滿懷信心和憧憬接受輔導員工作時,工作的種種困難和不適應令他們戳手不及。比如經濟收入與期望差距過大。作為學生時代的佼佼者,通過層層選拔進入大學擔任輔導員,這個職位曾是多么令人羨慕的職業,但是當工作后與其他工作對比,過去成績差的同學,都拿著高薪,相比之下的失落可見一般。其次,輔導員工作繁雜,可以說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基礎的一項工作,但是這樣是必要放棄自己大學或者研究生階段所學的專業知識,不能在專業上有所建樹,加之對所從事的輔導員工作的專業沒有系統學習過,難免在工作中與其他專業課老師對比,這種挫折直接導致了倦怠感的增加。
二、針對職業倦怠對策
(一)明確職責
輔導員作為大學教師的一員,首先應該明確自身的定位,如果職責不清,工作方向不明,難免產生職業倦怠感。輔導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就是高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因此,應該明確的指明其工作性質就是培養有理想、有抱負、熱愛黨和人民事業的接班人的職責。所以從宏觀上講,高校應該把輔導員與行政人員之間的職責劃分清楚,行政教輔人員就是負責一些具體的諸如學籍管理、成績登記等工作。輔導員的重心工作應當放在如何培養德智全面型人才發展的方向上。首先就是要明確輔導員考核內容,只有考核明確,才能引導輔導員把工作重心轉移到首要工作上,其次要明確參與考核的調查范圍,因此輔導員的工作在一線,在學生中間,因此,學生就應當作為輔導員的第一考核人,只有這樣,才能使輔導員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生的教育和管理中間,提高輔導員對學生工作的熱情。
(二)提高職業認可度
引導輔導員走向專業化,職業化不光是學校的責任,更重要的是要全社會尊重輔導員工作,給輔導員崗位提高吸引力和成就感。黨和國家要大力弘揚德育教育,引導社會逐漸由重視智力發展向著全面發展方向前進。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人們更看重金錢,而對于過去傳統的中華文明中的“德”卻忽視。所以加大社會輿論的導向宣傳,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法制教育,恢復過去傳統的道德是當前政府和社會各界都應該提倡的。另外,加強輔導員崗位的吸引力,國家應該出臺更多的引導性政策,比如在待遇,政治生活方面給予更多的照顧,讓每一個輔導員老師都能感覺到輔導員是一項神圣而光榮的事業,同時也是受到社會尊重和敬仰的職業。
(三)自身調節
要避免職業倦怠,自我的調節作用也非常重要。倦怠產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個人調節失敗,身體和心理都產生了疲勞和透支。首先輔導員自身要加強體育運動,鍛煉是為了有一個強壯的體魄,而好的身體又是革命事業的本錢,不管你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那么事業再好也是徒勞。第二就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高校的擴招,要認識到目前高等教育已經發展到大眾普及階段,學生的生源質量下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所以要有心理準備,現在的大學生已經不再是77級78級的精英學生,他們生于90年代,有著極其活躍的思維,向往自由,不受約束是他們的共性。因此,輔導員要有打硬仗的心理準備和自我調節能力,在遇到環境變化、教育對象變化時,要能及時跟上,及時自我調節。最后就是要樹立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要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肯定的評價,不能過褒,也不能過于貶低。
職業倦怠是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職業病,它的存在困擾的許多工作者,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帶來了負面影響,而輔導員肩負著培養黨和國家接班人重任的工作,因此克服輔導員在工作中產生的職業倦怠感,是保障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工作。
參考文獻:
[1]唐德斌.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表現及成因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3.2
[2]鄒群,田鐵杰.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教育科學,2012.1
[3]倪亞靜.大學輔導員職業倦怠的表現、成因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2.7
作者簡介:李飛,男,(1983——),四川省自貢市,現任單位:四川理工學院理學院,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