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記紅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
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結局和轉歸的一門醫學基礎學科。病理學在醫學中的地位不容置疑,美國著名醫生和醫學史專家William Osler稱“病理學是醫學之本”。同時病理學是多個醫學專業如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影像學、檢驗醫學等的必修課程。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病理學的興趣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課題。
針對上述問題,國內外的教育工作者陸續提出了一些新型的教學方法,如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臨床病理討論(Clinical Pathology Conference,CPC)等[1-2],并結合多媒體手段,為病理學教學拓展了新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病理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其教學安排要早于醫學專業課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以上方法的有效發揮。而作為一門具有悠久歷史的醫學課程,病理學的自身發展凝結了前人的智慧和汗水,因此,如能在病理學教學中引入相關醫學史,將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其產生強烈的使命感,并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科學家刻苦鉆研、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對學生探索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為了提高病理學的教學效果,我們結合大量論著,搜索大量與病理學相關的醫學史知識,并嘗試將其與病理學教學相結合,以期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具體實施過程主要體現在備課和教學上。在備課中,要充分挖掘相關的醫學史知識,進行分析、研究,提煉出精華,將其變成有趣或典型的歷史典故,并將其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依據專科學生病理學的主要教學內容,筆者總結了相關的醫學史知識(見表1)。

表1 病理學教學內容與醫學史知識的聯系范例
在教學過程中以素材為依據,在闡述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臨床病理聯系、結局及轉歸中加入這些相關的歷史知識和典故。例如我們熟悉的消化性潰瘍病,在講解其發病機制時引入幽門螺旋桿菌HP的發現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懂得科研的道路是曲折的,科學家能夠取得今日的成就與他們本身的能力分不開,更與他們的堅持密切相關。首先指出為何長期以來HP未被發現。消化性潰瘍的病因在1979年以前一直是一個謎,盡管隨著微生物學的發展,人們發現了微生物與炎癥性疾病的關系,但這種聯系在胃部疾病上一直不被認可,原因何在?這是因為受到“在胃酸環境下很難有細菌可以生存”這一傳統觀點的影響。然后簡單介紹發現HP的曲折過程。1979年澳大利亞皇家帕斯醫院病理學家沃倫(Warren)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在一例胃炎患者的胃活檢標本中觀察到,在胃粘膜表層有呈彎曲狀的細菌[4]。一個新的假說自此誕生,但是卻不被大多數人所認可。隨后沃倫與馬歇爾(Marshall)合作,由消化內科醫生Marshall提供臨床標本,兩人繼續進行研究,并將研究內容整理成論文,于1983年在著名雜志“柳葉刀”(Lancet)上發表。兩人先后證實了HP能在胃酸環境中生存,且HP與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有關。但是,當時的醫學界對他們的理論不屑一顧,盡管如此,Marshall和Warren還是堅持不懈地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理論,為了獲得HP致病的證據,處于極度無奈之中的Marshall決定“以身試菌”,打算讓自己先患上胃炎,再自行施治。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了HP感染與胃炎和消化性潰瘍之間的相關性。1994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批準將抗生素作為消化性潰瘍的標準治療藥物,數以億計的潰瘍病患者也因此重獲健康。上述教學改革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直觀的反映和效果就是許多學生認為病理學課并非枯燥無味,而是充滿了智慧和人文的學科。
在病理學教學中引入相關醫學知識具有較大的意義。首先,這些真實而又有趣的故事、典故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正如一句耳熟能詳的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喜歡這門課程,主動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方法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其次,這些故事、典故、歷史知識與醫學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而且多數還是醫學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在這些相關醫學史中所體現出的智慧、人文精神,醫學家對未知世界的探索,醫學家的思考方式以及對科學真理的執著等對于學生探索、創新能力以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都大有裨益。
在病理學教學中引入相關醫學史知識是為了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是為了輔助教學,故不能喧賓奪主,即不能把病理學課堂變成醫學史課堂,要把握相關醫學史知識引入的“度”,合理、有效地發揮它的作用。同時還需與其他教學方法如PBL、案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1]崔丹.病理學多元教學方法初探[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1,9(1):44-45.
[2]鮮于麗.對病理學教學方法改革的探討[J].實用醫技雜志,2007,14(8):1071-1072.
[3]田景友.腎穿刺活檢術的建立和發展[J].中華醫史雜志,2003,33(4):213.
[4]張越.幽門螺桿菌發現傳奇——從2005年度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談起[J].國外科技動態,2005(10):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