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專業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保障機制建設,細化落實人才培養的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等諸要素,對高職的教學觀、人才素質觀進行了分析,并介紹具體的工作做法。
關鍵詞:人才培養;教學體系;保障機制;工作落實
作者簡介:吳強(1961-),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電力系統及自動化、高職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35-0081-02
一、專業教學體系建設
(一)專業建設背景
改革開放30年,國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力企業和相關產業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利的是:地方電力企業大多被國家電網公司代管或控股,高職學生進入企業的渠道基本阻斷。有利的是:隨經濟的發展,電力產業鏈的相關企業也有了大的發展,變配電運行管理、電器產品生產等企業,對電氣專業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很大,地方高職院校為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培養生產一線高技能人才,這為專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機遇。
(二)人才培養定位設計
在新的背景下,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專業如何定位和發展,這給專業教學團隊提出了必須很好解決問題。我們通過調研電力企業、電器設備生產廠、建筑業、工廠等企事業的用人需求,了解過去畢業學生的發展情況。從分析看,畢業學生從生產一線做起,需要經過3到10年的踏實工作,才能成為企業的骨干。在學生所學的課程、知識、技能在其發展中,主要用到的是基礎的課程知識和寬闊知識面,能夠發展的核心是自身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學習能力和處事能力。
按高職學校的辦學定位,結合調研分析,我們的定位是:以工廠電工核心知識技能為平臺,面對工礦企業、生產企業、電力企業,具有從事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專業電氣設備運行、維護、安裝、調試、管理等崗位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掌握電力專業相關的運行、設計專門知識,適應生產建設、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三)課程體系方案
結合畢業學生就業信息反饋和企業調研情況分析,決定以小型水電站設計、安裝、調試、運行管理人才培養為目標,將學生帶入供配電行業。以參觀電站—學習電站—實習電站—設計電站為主線進行課程體系構建,以維修電工、進網電工和電站運行值班人員知識、技能、素質要求進行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和課程教學設計。
除學校要求開設的公共課程外。專業基礎課程有:工程制圖、電工技術基礎、電力電子技術、電機應用技術、電氣CAD、電力內外線施工等;專業核心課程有:水電站電氣設備、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水電站綜合自動化、可編程控制器及應用、用電管理等。針對企業崗位需求課程有高電壓技術及電氣試驗;針對學生到水電站運行管理安排有:水輪機及輔助設備;針對電氣工程施工安排有:電氣工程安裝預算。
(四)實踐教學條件建設
為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開展教學,我們構建了與課程體系對應的實踐教學體系,校內主要設備是利用中央財政支持的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投資340多萬,建設了與專業相關的電工實驗室、電了實驗室、電工電子仿真實驗室、電工操作實訓室、變壓器電機維修實訓室、觸電急救實訓室、機床電器維修實訓室、電工智能考核實訓室、配電屏、保護屏安裝實訓室、電站綜合自動化實訓室、微機保護實訓室等。在校外通過校企合作建設了:電力調度中心、開關站、變電站、火電廠等的參觀實習基地;科友電器有限公司、天靈電器廠、瀘州特種變壓器公司等成套電器產品生產實習基地;流灘壩電站(3×6900KW)、富順黃泥灘電站(3×6900KW)兩個電站運行實習基地。
二、人才培養保障機制建設
(一)師資隊伍建設
要提高教學質量,核心是師資隊伍建設。在工程教師的工程項目經驗方面,我們的做法是:充分利用畢業校友資源、企業資源開展師資培訓,讓教師到企業去學習、實習、在指導學生畢業實習、設計中成長,在參加小型水電站、變電站設計中,在參與企業技術改革中,特別是在市級科研項目《地方電網保護、調度管理與建設研究》、《造紙廠節能改造》、《郞酒集團二郞鎮基地供配電系統改造建設的研究》等的研究中,進一步提高教師團隊的專業知識應用水平,也為課程教學改革帶來了更多的工程案例。
(二)人才培養方案調整機制
通過人才需要調研,學生頂崗實習企業用人需求,以及學生就業信息反饋等,構建一年小調、三年大調的人才培養實施方案。具體為:每一級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通過當時的人才需求調研和當時的學校實踐教學條件情況制定的,課程教學第三年需要針對企業進行必要了的課程調整或增減,以及通過畢業實習、畢業設計來實現對學生的就業定位培養。方案的修改完善都需要按程序審批經,然后才能執行。
(三)課程、實踐教學標準完善機制
為達成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各門課程制定了課程標準,實訓項目制定了實訓指導書,并制定了教學常規管理和教學質量體系過程管理的規定。教師課程教學中,需按要求備課、授課、輔導、考試,課程結束,需要進行總結、提出進一步的教學改革意見,進而補充完善課程標準。學生需求,課程認真預習、課中認真聽課、記錄、提問、回答問題、按時完成作業等,在學生考核成績中,學習過程占總成績的30%左右。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需要,按指導書要求做好實踐教學準備、落實項目具體安排和學習任務、參加現場項目指導、評估學生學習過程,評估學習實習報告、實習匯報,評定學生習成績,寫出項目實訓總結和提出進一步完善意見。學生需要按項目要求做好預習、按要求認真完成項目、填寫實習記錄、寫實習報告和總結匯報。學期結束,教師做教學總結匯報,教研組做專業教學情況匯報,系進行情況分析,提高下一級課程和實踐教學完善意見,并進行課程標準、實踐教學指導書目修改編寫。
(四)學生管理體系建設
在學生管理方面,建設以黨總支書、團總支書、輔助員、學生會、團委會、班委會為主線的學生管理隊伍,在學院學生處、團委和系的領導開展工作。在學生行為規范方面是通過學習手冊、學生守冊,將要求落實到學習和生活中。在學生素質培養方面通過構建展示平臺,讓各級學生干部在開展活動和管理中成長,培養團隊精神、合作協調意識。
三、專業人才培養的落實
(一)常規管理方面
強調教學規范的落實,學院和學系層面,要求教師按教學要求做好每一項目工作,并通過學院質量控制中心、學系教學督導小組對要求進行逐一落實。如開學前、中期、課程結束后進行教師教案期檢查;每四周要組織學生進行教學信息反饋;期未要組織開展學生評,教師評同行評教;教研組要定期開展教學研究活動、開展說課程、課程競賽等活動。學系每期要進行工作量、教學效果、教學改革、教學成績、遵守規章制度、教學紀律等方面的考核,考核成績與津貼掛鉤。以此,引導教師,認真各項教學工作,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二)教學方面
做好對本科、高職、中職教育的研究,在教學觀念上,高職要制定以素質為本位的、以培養學生工程技術能力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標準和實踐教學指導書。要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用所掌握知識、技能和資源解決工程問題的方法,要“授之以漁”, 而不“授之以魚”。
在課程教學中,要思考高職學生學習的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參與、學會應用知識為目標進行教學設計,重在平時觀察、考核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情況。要引導教師開展項目、任務、案例、情景、推理等多種形式的教學,特別要與學生溝通交流,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
(三)實踐教學方面
教學觀點是:項目任務驅、理實一體,實現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做一體化,實現針對高職學生特點的教學。
實踐教學的做法是:結合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就業特點做實踐教學項目設計,按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主要設計的實踐教學項目分為課程單項實驗和綜合項目實訓兩個方面。在課程單項方面,主要有電工、電子、電機、電氣設備、繼電保護項目實驗;在綜合實訓方面,主要有生現場參觀教學,配電屏、保護屏安裝、生產實訓,電站變電站主接線設計,電站運行實習,電工技能培訓,小型電站設計等。
現在也在思考引入“教學工廠”理念教學,注重在教學環境內營造企業實踐環境,并將兩者緊密融合,以模擬、模仿和實際應用工程項目進行教學,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多元化、多層次的工作環境中,學會解決工程問題的基本方法與流程,并因此實現對學生的因人施教學、因材施教、個性化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四)素質方面
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需要從課堂和課余生活兩個方面綜合設計。讓學生學會承受壓力、學會處事為人、學會承擔責任、學會生存之道是必須要做的教育工作。
課程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制定課程標準中,除知識、技能目標外,需要有明確的素質教學目標。課程教學除學習專業知識、技能外,還需要學習文字處理、電子表格、做PPT、計算機安裝與維護等;還需要學會按要求、流程做事,學會表達、聽話,學會團隊合作等,教師必須思考將這些要求融入到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中。第二課堂是出人才的主戰場。一方面是利用學院和系搭建的人才培養素質平臺,讓學生在參加管理、活動中,培養管理、組織、協調、辦事和溝通能力。一方面是利用專業學習的電工電子協會,讓學生在興趣引導下學習,通過參加電工電子競賽、教師做的工程項目等學習,提高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
四、結束語
在人才培養中需要以項目任務為驅動,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的就業核心與綜合素質融入到課程教學和課外活動中,通過規范化的教學、學生管理,人才培養質量就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學生就會受到企業的高度認可。
參考文獻:
[1]楊培宏,張繼紅.電力系統自動化綜合實驗室建設與實踐教學改革[J].中國電力教育,2011(30).
[2]林雪梅.電氣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10(7).
責任編輯 謝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