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暨南大學 廣東廣州 510000)
2010年至2012年是EVA被正式引入中央企業績效考核體系第一個任期。由于國企機構龐大,其下通常劃分多個二級單位進行管理。因此,EVA不但作為企業整體的考核指標,同時被引入作為二級單位的考核指標。二級單位以EVA為中心展開指標分解,構建績效考核的指標系統。本文將重點探討EVA引入二級單位績效體系后存在的問題。
從績效評價的角度具體說來,EVA就是企業在績效評價期內增加的價值,在計算企業的資本成本時,考慮負債資本和權益資本。EVA=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占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其中稅后凈營業利潤是企業營業收入減去除利息支出以外的全部經營成本和費用后的凈值,它是在不涉及資本結構情況下企業經營所得的稅后利潤;資本占用是指所有投資者投入公司經營的全部資金的賬面價值,包括債務資本和股本資本;為了得到準確EVA值,還必須對稅后凈營業利潤和資本占用進行會計調整。
國資委將EVA引入中央企業績效考核體系后,部分中央企業遵循指標從上而下的分解原則,對二級單位的考核中也引入了EVA指標。本文以某電網企業二級單位EVA指標計算及分析為例,展示EVA在二級單位績效考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進一步完善的建議。
A省電網企業為中央企業,從2008年度起提前引入EVA作為內部考核指標。某市級供電局是A省電網21個市級二級單位之一。表1為該市級供電局2008-2009年度的EVA計算數據,表2為該市級供電局對2009年EVA指標的分析。
從表1中可以看到,該市級供電局2008-2009年度持續為股東創造了新價值。2009年創造的EVA為30 384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7 079萬元,增長率達30.83%。數據反映該市級供電局2009年度財務效益得到明顯改善。另外,該單位的資本成本率由A省電網企業確定,全省各市采用同一數據,每年根據省公司資金管理情況調整。該市級供電局所在市地處欠發達地區,占地面積在省內排名倒數第二,全市經濟總量較小。該市級供電局總輸電量在省內排名倒數第二,EVA指標在21個二級單位中排名靠后。

表1 某市供電局EVA指標計算表 單位:萬元

表2 某市供電局2009年EVA指標分析 單位:萬元
從上述二級單位對EVA指標的應用中,可以看到以下幾點:
1.EVA指標計算引入了行業特色調整項。思騰思特公司計算用于EVA指標的會計調整項達160多項。國資委《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中只規定了5項,分別為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非經常性收益、無息流動負債、在建工程。在上述例子中,該電網企業二級單位的EVA指標計算的調整項目增加了購省網電成本差異、無償接收資產及履行社會責任成本三項。這些調整項目中前兩項是根據電網企業特點增設,社會責任成本的設置則是針對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經營績效的影響。可見,在對二級單位的內部考核中,央企對EVA指標的應用并不是完全照搬國資委的暫行辦法,而是進行了符合行業特點及央企特質的靈活調整。
2.EVA計算中存在二級單位不能控制的因素。資本成本率是EVA指標中的重要一項,直接影響被考核單位的資本占用成本。在上述例子中,二級單位的資本成本率由省電網企業確定,每年根據資金管理情況調整。該市級供電局2009年EVA指標的上升與資本成本率的降低有很大關系,但資本成本率的降低并不是該市級供電局通過改善經營獲得,這大大減弱了EVA指標對二級單位績效的反映能力。此外,由于該市級供電局所屬市經濟總量小,導致該市級供電局EVA指標橫向排名靠后,同樣減弱了二級單位橫向EVA排名的業績反映能力。
3.二級單位對EVA的分解體系尚不完善。EVA的計算公式可變換為EVA=(銷售利潤率×資產周轉率-平均資本成本率)×資本總額,體現的是企業通過在盈利能力、營運能力、財務管理、資產管理(依次體現在銷售利潤率、資產周轉率、平均資本成本率、資本總額四個分解指標)上的努力實現EVA的最大化。上述實例中,該市級供電局對EVA指標分析是根據EVA計算公式的三大項進行:找出了里面大項變化較大的具體項目,計算其變化百分比及影響數額。這樣的分析過于簡單,未能很好體現EVA指標的管理思想,發現提高EVA的努力方向。
EVA的應用基于以下前提:被考核主體是作為利潤中心或投資中心管理,能夠對自身利潤負責,擁有通過借貸等調整資本結構的權力,若是投資中心還擁有投資決策權。當EVA被引入企業二級單位,尤其是某些公共服務性質的單位時,以上前提難以完全滿足。以電網企業二級單位為例,在利潤率受相關政策限制、預算審批的資金使用不涉及資本結構問題、投資項目需經一級單位審批的條件下,二級單位對EVA分解指標影響是有限的,EVA即使被引入,其價值管理思想也難以完全體現。
針對權限受到限制的二級單位,EVA能夠通過調整引入,但作為總量指標,依然面臨可比性的問題。橫向角度看,分別負責不同區域的二級單位必然面對經濟規模的不可比。以電網企業為例,同一省區內各市面積、用戶數及經濟發達程度等因素都不同,因此對各二級單位的EVA進行排名意義不大,實際操作中,EVA指標沒有內部資產報酬率及萬元固定資產售電量等單位指標的通用性廣。從縱向角度考慮,宏觀經濟環境時有波動,同一個二級單位EVA的年均比較結果不一定能反映該單位的進步或退步。在《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中,經濟增加值指標基準值是采用上年實際完成值和前三年實際完成值平均值中的較低值,對二級單位的考核可以采用同樣的辦法,但依然隱含著縱向不可比問題。當然,可比性問題自EVA引入后便存在,并不局限在二級單位。
國資委將EVA引入中央企業績效考核體系的目的是強化中央企業研發創新能力,規范中央企業投資行為,引導中央企業注重做強主業,主要體現在EVA公式中的研究開發費用調整以及非經常性收益調整項。然而局部的最優并不代表整體的最優。可以想象,EVA引入后,若各二級單位同時作出增大科研投入的決定,造成科研投入總量增大但項目分散的現象,其效果恐怕不及企業總部集中投入研發的效果。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針對EVA是個總量指標,應用在二級單位中難以做到橫向可比,可換算為經濟增加值率(銷售凈營業利潤率×資本占用周轉率-資本成本率),提高其橫向可比性;(2)在現實多變復雜的環境中,由于二級單位的資源條件、歷史原因等,即使使用相對量指標仍難以消除橫向對比的不公允性,可根據各二級單位的特點劃分為若干梯隊,在特征相似的梯隊中對二級單位進行比較;(3)明確二級單位權責范圍,辨認二級單位可控因素,不僅僅通過EVA總量指標衡量二級單位績效,而應深入分析變化影響因素;(4)做好總體指導工作,EVA指標應用的重要意義在于價值管理的貫徹,在實際推行當中要更重視價值管理思想引導,而不僅僅是指標的含義與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