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農業大學 河北保定 071000)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初出席中美農業高層研討會中強調,中國始終高度重視國家糧食安全,把發展農業、造福農村、富裕農民、穩定地解決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重中之重的大事。因此作為保障糧食增產增收的農業生物技術備受各界關注。然而由于其高新技術性,不管是民眾還是機構都對其知之甚少,因此融資問題儼然已成為其可持續發展的嚴重制約因素。
農業生物技術企業是一種以生物技術為主要生產要素,可以實行自主經營,獨立經濟核算,且具有法人資格的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對于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的概念界定是以農業生物技術企業為基礎的。筆者認為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是農業生物技術企業的高級表現形式,具有法人地位并依據資本承擔責任的,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設立的,以從事生物技術為依托的能夠在證券市場上公開發行股票并可以在證交所掛牌交易的農業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農業生物技術企業由于融資難問題的惡化,已造成農業生物技術企業發展進入瓶頸期。而農業高新技術類企業由于其產品的高科技性和前沿性,多數投資者對其研究成果持懷疑的態度,因而不敢輕易冒險對這類企業進行投資。因此筆者認為幫助投資者了解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是從根本解決融資難問題的重要途徑。
在實際投資中,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的了解無論是從判斷投資環境的宏觀經濟分析,還是選擇投資領域的中觀行業分析,對于其具體投資對象的選擇最終都會落實在微觀層面的公司分析。而且眾所周知,在微觀層面中,對公司財務報表的分析是投資者最易獲得、較為可靠的信息分析工具,是其做出投資決策的直接依據。因此從公司層面重點分析我國農業生物技術公司的資本結構是解決農業生物技術企業融資難問題的第一步。從資本結構角度來看企業融資決策,有利于企業進一步作出更為合理的融資決策。只有從本質上找出問題所在,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其融資瓶頸。

表1 農業生物技術公司2009-2011年資產負債率分布
2009-2011年我國純A股上市公司各年平均年末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6.46%,38.28%,42.64%,比同期農業上市公司各年平均年末資產負債率分別高出18.87%、10.85%、12.67%。表1是本文選取的農業生物技術公司中較為有代表性的12家上市公司資產負債分布情況,通過表1可以看出,我國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的平均資產負債率偏低且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遠低于全國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僅在40%左右,財務杠桿在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由下頁圖1中統計可以看出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非流動負債占比在15%左右,處于一個相當低的水平,相反流動負債占比偏高。這種情況會導致公司的凈現金流嚴重不足,缺乏長期的資金,為了保證公司正常運營,不得不使用過量的短期債務來維持,所以會出現短借長投的情況,這會使公司資金流動性差的現象更加惡化 (數據仍取自上述12家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的平均數)。

圖1 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2009-2011年負債內部結構
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非流動負債主要分為長期借款、應付債券和其他三類,通過圖2可以看出,應付債券和其他方式籌集資金占整個負債的比重較小。本文選取的12家上市公司中僅有一家發行過企業債券。公司主要的融資方式就是通過長期借款滿足資金周轉需求。原因顯然易見,銀行借款方便快捷,靈活性較高,而且融資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就風險角度來講,從銀行借款,銀行會承擔部分風險,而發行企業債券是企業承擔全部風險。債券市場尚不發達,金融思想略顯保守,企業對發債融資方式不熟悉,從而導致企業目前的這種不均衡的債務結構。長期負債的內部結構反映了一個公司在長期資金方面對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依賴程度,這就像一把“雙刃劍”,雖然銀行替企業承擔了部分風險,從而降低了企業自身風險,但是如果遇到銀行信貸政策緊縮,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就會出現資金嚴重緊縮。

圖2 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長期負債內部結構
公司融資有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兩個渠道。內部融資是指公司的留存收益,主要包含未分配利潤和盈余公積兩部分。留存收益占總資產的比例是反映上市公司內部融資狀況的主要指標。數據統計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2009-2011年留存收益占總資產比重比率很低,平均值在10%左右波動,甚至還有一些公司由于累計大額虧損,致使內部融資比率出現負數。此現象表明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的自我擴張能力和盈利能力相對較弱,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并非主要來自內部積累,而是依賴外部融資。
縱觀我國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形式多樣:既有派現送股,也有不派現只送股,還有轉增股本和增資分配等,通過觀察上述12家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情況,大致問題可分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高新技術類企業,在國有股“一股獨大”大環境下的股權結構,公司不必考慮股權分散面臨的風險,公司為了實現其股本的擴張的目的,多采用送股和轉增的形式。
2.我國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中,不分配或者少分配股利的政策已成一種普遍現象。觀察12家上市公司近三年的年報,有的公司在股利分配上明顯標注“不分配”,這對廣大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種不小的打擊。
3.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普遍偏好規模擴張,分配政策輕派息重“送轉”。這種配股和轉增股本行為屬于一種增資擴股而非利潤分配,但是由于其經常和利潤分配方案同時推出,這就會給投資者帶來一種假象。
對于有條件的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是提高直接融資的最主要途徑之一。因此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應該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這個平臺,對于那些優質的研究項目可以通過資本市場定向募集資金,這樣的直接融資方式可以充分獲得項目研究所需資金,增加企業的權益資本進而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最終可達到優化負債結構的作用。但是增發的要求門檻比較高,要求企業凈資產收益率要達到6%,通過分析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報表得知,能夠達到標準的公司不足30%。因此拓寬融資渠道,引入新的融資方式仍是我們首選解決此問題的方法。筆者建議可以使用農業信托基金來拓寬融資渠道,通過專業人士經營管理,可以豐富外部融資渠道,是拓寬農業高新技術類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的不二選擇。
適度舉債可以起到一定的稅收擋板作用,產生財務杠桿正效應。本文選取的12家上市公司中大部分資產負債比率都在50%以下,資金鏈相對緊張,因此可適度提高企業長期負債比率,這樣有利于農業生物技術公司長期穩定的發展。但考慮到長期負債比例低源自我國融資渠道較單一,可獲得長期資金途徑比較少的現實,解決此問題比較好的方法還是應該從拓寬融資渠道角度出發,從尚不發達的債券市場進入,引入農業保險、農業信托基金等多種融資方式。
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方式和支付策略的選擇往往與公司的發展密切相關,只有根據公司自身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制定相應的分配政策才最為合理,也是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和優化資本結構的根本之道,下頁圖3就是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分析。
成熟的債券市場相較于股票市場有以下優點:(1)對于農業上市公司來說,相比股權融資債務融資在程序上更快捷,成功率更高,(2)債券融資相比于銀行貸款成本更低,并且債券融資在期限上多以中長期為主,融資規模較大。因此在股票市場出現大幅震蕩時,能夠充當穩定器的作用。

圖3 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分析
綜上,通過對12家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年報分析得出,大多數公司的負債方式是依賴銀行,尤其是銀行短期借款。這種現象會使公司面臨較大風險,因此上市公司要根據自身的資產規模、融資目的、需用期限等因素設置合適的債券品種,推進公司債券上市流通。此外還要結合其他的融資渠道,比如發行可轉換債券進行融資,這樣能很好地調節公司的財務杠桿,優化公司資本結構。但是就我國現狀來看,農業生物技術上市公司有資格發行債券的還比較少,主要是一些一線的上市公司,符合要求的公司應該積極進行運作,進行債券融資,提高長期融資比例,降低對銀行的依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