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杰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OA)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關節病[1],以膝關節骨質增生,軟骨破壞、變性為疾病特征,對中老年患者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使生活質量下降,針對老年膝關節炎治療方法眾多,包括保守治療、膝關節置換等;隨著內鏡技術完善,采取膝關節鏡對膝關節在關節鏡下有限清理取得較為良好療效,我們對此進行總結匯報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2月至2012年08月采取膝關節鏡治療老年膝關節炎5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2.9歲;其中左膝關節21例,右膝關節25例,兩膝關節4例。
1.2 臨床表現 持續性或間斷性膝關節疼痛、膝關節腫脹,伴不同程度關節交鎖、晨僵、膝關節活動障礙,長距離行走、上下樓加重,膝關節X線檢查:關節間隙變窄,關節軟骨硬化、增生;所有病例均采取口服消炎鎮痛藥、針灸、理療等保守治療無效。
1.3 手術方法 采取局部麻醉、硬膜下麻醉,手術入路采髕腱內、外側入路,置入關節鏡及相關器械檢查,術中見混濁膝關節液,中混合有破碎軟骨、絮狀物等,見脛股間隙、髁間窩、髕股間隙、髕上囊大量滑膜增生,脛骨平臺、股骨髁、髕骨軟骨軟化,可以見到負重面軟骨不同程度的剝脫,嚴重者可以見到軟骨下骨外露,髁間窩部、髁間嵴骨質增生,交叉韌帶不同程度磨損,部分病例呈馬尾狀,半月板邊緣呈現不同程度毛糙,部分半月板發生破裂,嚴重者呈桶柄裂。針對鏡下所見進行鏡下行選擇性、有限化手術,術中對游離的碎片、增生的滑膜應用刨削吸引器械將其切除,采用髓核鉗將游離體取出,對半月板邊緣翹起及要脫落的軟骨進行修整;對有軟骨脫落暴露的骨面采取磨平處理方法;對影響活動骨贅進行切除;并對關節腔采取大量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切口縫合后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2 ml。
1.4 術后處理 所有病例術后對膝關節進行加壓包扎,患膝伸直并抬高患肢,常規使用抗生素,與術后48 h進行股四頭肌功能鍛煉,5 d開始關節活動,術后1周拆線。
1.5 療效觀察 對關鍵疼痛、腫脹、活動度進行綜合評分[2]:正常為0分,優為0~2分,良為3~5分,可為6~10分,差為11分以上。對本組病例進行術前、術后1個月、術后6個月綜合評分。
本組病例均損傷完成手術,術后6個月療效觀察可16例占32.0%,良25例占50.0%,優6例占12.0%,差3例占6.0%,具體療效見表1。

表1 本組臨床療效(例,%)
老年膝關節炎嚴重病例需要采取膝關節置換,但臨床上許多病例未能夠達到膝關節置換要求的關節力線異常、軟骨大面積缺損等標準,經保守治療效果差的病例,采取關節鏡下選擇性、有限化手術[3]是能夠有效改善臨床癥狀的方法。
關節鏡手術時切除變性的滑膜皺襞,將干擾關節功能的游離體去除,將軟骨刨削成型,損傷破裂半月板進行修整,切除骨贅,消除妨礙膝關節活動的相關因素,改善膝關節內環境[4],修復膝關節運動軌跡,解除膝關節絞鎖、卡壓,改善關節功能,減輕關節疼痛。
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透明質酸是由[5]單核吞噬細胞、A型滑膜細胞漿膜合成酸性黏多糖,具有促進硫酸軟骨素和糖蛋白的合成,有利軟骨修復,能夠促進膝關節生理屏障恢復,提高關節液內透明質酸含量,潤滑、保護膝關節功能,起到重建關節內在平衡作用。
通過對本組病例進行觀察,采取膝關節鏡下行選擇性、有限化手術聯合透明質酸鈉治療老年膝關節炎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充分改善膝關節功能,提高中老年患者生活質量,并且膝關節鏡手術具有微創優點創傷小、恢復快,是臨床上對老年膝關節炎保守治療無效首選方法。
[1] 劉玉杰,周勇剛,李眾利.局麻關節鏡下選擇性清理術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療效.解放軍醫學雜志,2011,36(4):529-530.
[2] 黃德軍,宋寶東,孟憲國,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關節鏡微創治療.吉林醫學,2008,29(19):1654.
[3] 戴彬,魏慧明,趙振剛.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鏡下有限清理.中國廠礦醫學,2008,21(3):299.
[4] 陳述祥.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關節鏡治療,中國內鏡雜志,2010,16(12) :78.
[5] 李成哲,孫振杰,劉瑞波.關節鏡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療效分析.中國骨傷雜志,2010,23(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