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層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其進行分類教學,按照由高到低的順序,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層次。而分層任務設計,則是分層教學法實施最重要的一環,教師必須花費大量精力,不斷研究,不斷總結,才能設計出適合各層次學生的任務。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信息技術課;高一學生
一、茂名市高一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狀況
由初中到高中角色的變換,不僅對學生是一個挑戰,對教師教學更是一個挑戰。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應對好挑戰,是每一個高一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對高一信息技術課程而言,應該怎樣授課呢?
我們到學校聽課調研時了解到:高一學生剛入學的時候,各學科基礎差別很大,信息技術學科尤為嚴重。一個班中,有些學生對常用軟件應用自如,但也有些學生連指法、文字輸入等基本操作都未掌握,甚至還有個別學生連正常的開關機都不懂。這給高一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教師紛紛表示,如果授課時無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肯定會有部分學生很快就能完成任務,但也會有部分同學一節課下來,卻連任務的邊都還沒摸著。這樣下去,必然會使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失去興趣。
為了更好地了解茂名市高一學生信息技術的學習水平,2011年9月,我們對茂名市第十六中學、茂名市實驗中學、高州市第三中學的高一入學新生進行了信息技術水平調查。
所調查的三所學校,既有茂名市直屬學校,也有農村中學,基本代表了茂名市高一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現狀。從調查表中可以看出,能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只占很少一部分,非常不熟練的還占很大一部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我們隨后對初中和小學的信息技術學科開設情況也做了調查。據調查,目前茂名市共有小學2007所,其中配備電腦室的學校只有101所。沒有電腦室的小學,其中也有少量按課程要求開設了電腦課,但在課堂上,學生只能看教師演示,無法進行操作練習。這樣的教學,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而即使有電腦室的學校,電腦設備也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要求。比如,茂名市第九小學,全校有3000多名學生,但只有一個電腦室,能正常使用的電腦只有50多臺,根本無法滿足教學要求。全市只有少之又少的小學配置了足夠的電腦設備。如信宜教育城小學,有三個電腦室,基本可以滿足信息技術課的要求,因此,他們從小學一年級就開設了信息技術課,從他們學校走出來的學生,信息技術素養明顯比較高。可見,信息技術教育的不均衡,從小學階段就已經開始了。初中的調查結果與小學差不多,城區的學校一般能正常開展信息技術教育,但大部分農村中學沒有正常開展信息技術教育。這種情況加劇了信息技術教育的不平衡。
二、分層教學法的概念及特點
分層教學是指針對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學習成績等差異,劃分層次,并相應制訂出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
式,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促進學生智能發展的一種教學法。
分層教學模式主要有四個特點:
1.分層教學法符合人文主義的教育理論
“分層教學法”以學習者為中心,根據不同的學習者制訂不同的學習目標、教學計劃和教學手段,使基礎接近的各層次學生有共同的努力目標,克服教學流程中的那些離散因素和負面效應,從而創立一個優化的教學環境。在這個優化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并激發學生學習新內容的動機和欲望,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創造能力。
2.分層教學法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
不同的學生由于受遺傳因素、家庭因素及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影響,他們的發展也必然存在客觀差異性。分層教學法著眼于人在發展過程中的個性差異,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并采取區別對待,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各自原有能力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和提高。
3.分層教學法有利于充分調動各個層面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分層教學法的立足點是面向全體學生。分層教學要求適合每一個層次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與自信。這必然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符合學生學習心理的需要。
4.分層教學法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檢驗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得如何的重要標準是能否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因此,只有使教師的“教”適應學生的“學”,學生才能真正地發揮主體作用,而分層教學能使教師的“教”適應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學”,促使“教”與“學”互應,這就為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三、分層教學法的實施
綜合茂名市高一信息技術學科的現狀和分層教學模式的特點,茂名市信息技術學科在課堂上可這樣實施分層教學:
1.學生分層
要做好分層教學,首要任務是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等有一個全面深刻的了解。在學生剛進入高一時,教師要對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進行測試,然后根據測試結果,把學生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分別以A、B、C代表)。當然,這種分類應該是模糊的、不公開的,只是為教師掌握學生的情況,為設計教學目標及課堂練習提供參考。而且分層是發展變化的,同一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所在層次也不一定相同。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要以激勵的措施對待每一位學生——特別是C組的學生,激發他們的上進心、進取心,幫助他們不斷躍上新臺階,向高層次目標邁進。
2.教學目標分層
教師要按高一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與各層次學
生學習水平相適應的分層教學目標,并設計好分層次教學的全過
程。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從認識的深度、廣度,接受新知識的速度,以及練習、應用的強度等方面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分層時應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頂”,既能達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勵個體發展。低層次學生要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中等層次學生要能進行較復雜的分析和應用;高層次學生要具有自學、探索、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能進行創造性學習和實踐。
3.任務分層
分層任務設計是分層教學法實施最重要的一環。教師在設計任務時,必須關注個體差異,設計分層任務。一般可以設計三種不同層次的任務,第一層為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練習,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第二層為簡單綜合題,以中等程度的學生能達到的水平為限;第三層為綜合題或探索性問題的拓展練習。同時將基礎知識點及操作要領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下發到學生電腦上,要求起點低
的學生能通過自主學習和在教師幫助下完成第一層任務,中等程
度的學生自主完成第一層任務,在教師幫助下完成第二層任務。起點高的學生可以在完成第一、第二層任務的基礎上,思考并嘗試完成第三層任務。這樣就可以讓全體學生都有不同的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各取所需,各有所獲”,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充分發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4.輔導分層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對C組學生而言,除了幫助他們找到學習困難的癥結之外,還要對他們的學習方法進行分析,幫助他們樹立學好信息技術的信心。如,對鍵盤輸入、漢字輸入都還沒掌握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每節課抽10分鐘進行輸入練習。對B組學生,既要表揚其取得的成績,又要指明努力方向,使他們積極向上,追趕A組學生;對A組學生要指導他們提高掌握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長久地保持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提高自學能力。
四、分層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服務的意識
實施分層教學,無疑會給任課教師增加很大工作量。不但教學目標分層的分析與研究、任務分層的分析與研究、評價分層的分析與研究等要花費教師大量時間和精力,在課堂的教學組織上,也要比普通“一刀切”的課堂教學“麻煩”得多。只有教師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服務的意識,才能更好地實施分層教學。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精湛的教學方法和扎實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師德信念和教育思想,并且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
2.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實踐證明,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增強課堂教學中的人際交往,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素質,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實施分層教學要樹立“生生合作觀”,因為學生之間的差異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它為教學中實施合
作教學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分層教學中,可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層次不同的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分組時,要盡可能做到兩兩優勢互補,讓小組間、組員間充分參與合作、競爭,同學之間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學習,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有所提高。
3.必須開發相關教學輔助資源
茂名市高一信息技術采用的教材是廣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基礎(必修)》,該教材是按新課標進行編寫的,與新課程改革目標相適應,強調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目標。該教材也是與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相銜接的,它要求學生必須完成小學、初中信息技術的學習,是“非零起點”的教材。針對茂名市高一學生現狀,教師必須在鉆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教材開發輔助教學資源。
總之,面對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分層教學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既使每個學生對自己的信息技術學習狀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從模糊走向清醒,又打破了“優生差生一鍋煮、優生差生無法在課堂兼顧”的教學困境,每個學生都能受到與其相適應的教育,為每個學生都創造了進步的機會。相信,通過在高一信息技術課堂廣泛實施分層教學,一定會使全市高中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得到較大
的提高,促進全市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明茹.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7(6).
[2]胡玉芝,楊小梅.分層次教學模式的特點及實施條件.科技信息,2010(25).
[3]曾繼耘.差異發展教學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1.
[4]李曉華.分層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及其實施.文學教育,2006(8).
(作者單位 廣東省茂名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