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萬紅
都勻市人民醫院婦產科,貴州都勻 558000
在治療高危妊娠時,剖宮產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最近幾年,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剖宮產術式也因此而進步,其簡便性和安全性也大大提升。此外,因社會的進步,大量的社會因素的影響和剖宮產指征的放寬,剖宮產的數量也顯著提高[1]。而剖宮產后再次妊娠的數量也隨之上升,因此而出現的重復剖宮產所出現的問題也明顯增多。一味提升剖宮產率不僅無法控制圍生兒的病死率,而且會提高對母嬰的危害[2]。為了對重復剖宮產術進行研究,筆者選取了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8例接受重復剖宮產術的產婦臨床資料,并對其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8例接受重復剖宮產術的產婦。其中21例為新式剖宮產(stark剖宮產)腹壁橫切口,47例為腹壁縱切口。患者年齡為24~41歲,孕周為37~43周。再次妊娠的間隔時間超過兩年者為57例,不足兩年者為11例。根據切口類型將上述患者分為兩組,比較兩組患者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沒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都接受連續硬膜外麻醉。觀察組沿原手術疤痕行縱切口,對照組沿原手術疤痕行橫切口,兩組患者都切開皮膚并修剪皮膚層疤痕,逐層將腹壁各層切開,并打開腹腔,將子宮下段暴漏,剖宮取胎方式和常規子宮下段剖宮產術相同。
1.2.2 出血診斷標準 重復剖宮產術中出血量超過500 mL者為重復剖宮產術中出血。出血量采用容積法和面積法進行測試。
1.2.3 術中腹腔粘連 沒有粘連為0級;存在粘連,但是粘連面積不足40%,且分離難度較低,出血不多的為I級;存在粘連,且粘連面積超過60%的,且較難分離,出血較多的為III級[3]。
上述患者中,23例患者出現了出血,占比為33.8%。術中平均出血量為(400±100)mL。重復剖宮產術中,所有患者都出現了各種程度的粘連,詳見表1。

表1 粘連情況對比
作為產科領域內的一種常見手術方式,剖宮產治療高危妊娠的一種重要手段。但是,最近幾年,剖宮產率出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因此而導致了重復剖宮產率的不斷上升,期間出現的問題不斷增多。在臨床治療中,因原來就有手術疤痕、腹腔粘連以及前次剖宮產子宮切口愈合不良或術后的感染等情況的出現,從而大大增加了重復剖宮產的困難程度,也大大提高了手術的風險性,切口撕裂、術中出血和子宮破裂的概率也顯著上升[4]。
現階段,我國醫院的剖宮產率約為40%,一些地區的剖宮產率已在60%以上,部分醫院的剖宮產率最高達到了82.1%[5]。本研究對138例重復剖宮產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分析,其中重復剖宮產術的術中出血、術中損傷、粘連情況以及再次開腹的難度都顯著上升,所以臨床上務必嚴格把握剖宮產的指征,控制剖宮產率,進而有效防止重復剖宮產對母嬰健康導致的危害,降低術后并發癥的出現。
本研究中,重復剖宮產兩次妊娠時間間隔在兩年以內者,術中出血率、粘連情況等都明顯高于間隔時間超過兩年者。本研究中,所有重復剖宮產產婦都出現了粘連,特別是接受新式剖宮產(stark剖宮產)者,在開腹時對皮下脂肪采取撕拉的方式暴露腹肌面積增加,腹肌和前鞘分離部分加多,術后出現粘連的情況也上升,進行再次手術開腹的難度上升,所以存在相關手術指征的產婦,應根據術者的具體情況采用合適的手術方式。
綜上所述,對于接受重復剖宮產的產婦,首先應當對其手術指征加以掌握,控制剖宮產率;其次應當加強圍產期的保健,給予完善的健康教育,產婦應在術后2年內避孕,選擇合適的時機再次妊娠;第三,有效使用超聲診斷技術,對產婦的子宮狀況進行全面的了解,有效防止子宮破裂的風險;第四,原有疤痕的子宮切口兩端,應使用剪開法控制子宮破裂的風險;第五,行再次剖宮產時,應同時行輸卵管結扎術,防止再次妊娠風險的上升。
[1] 盧術芳.減少重復剖宮產出血的臨床研究[J].內蒙古中醫藥,2010,13(6):35-36.
[2] 上官雪鴻.剖宮產術792例手術指征分析[J].海南醫學,2007,4(2):112-113.
[3] 康勻安.8年剖宮產手術指征變化的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9,25(12):221-223.
[4] 王莉欽,周建英,徐妙燕,等.重復剖宮產術45例產后出血臨床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23(12):202-203.
[5] 高霞,付琴.重復剖宮產有關問題探討[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8(4):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