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軍
湖北省隨州市隨縣洪山醫院,湖北隨州 441318
作為臨床上較為常見且復雜的骨折病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成因往往來自于遭受外界高能量暴力,其受損后不但會導致骨骼部位的連續性及完整性中斷,還會造成一些軟組織如肌肉、韌帶與皮膚的損傷[1],嚴重者還可能深入損傷神經以及血管組織,這些附帶損傷往往影響骨折的恢復即便物理損傷修復后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功能性障礙[2]。其作為影響肩關節功能的常見損傷,肱骨近端骨折臨床發生率可以占到全身骨折的5%~6%,在肱骨骨折案例中約占到50%[3]。治療過程中若對骨折的固定不夠牢靠則極易導致術后效果不佳,發生肱骨頭壞死或致殘等惡性后果。為了探討研究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法,本文選擇了本院自2007年10月—2012年6月間所收治的7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臨床不同治療方式進行了過程記錄及效果對比,現將治療結果分析如下。
選擇本院2007年10月—2012年6月間骨科所收治的7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為研究組,其中包括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齡區間為26~61歲,平均年齡為(37.9±8.0)歲;具體信息如下。
①通過入院記錄,將患者的肱骨骨折致傷原因分為如下幾類:交通意外致傷49例,高空跌落致傷14例,重物擊打致傷11例,其它原因致傷5例。
②患者的骨折情況為:閉合性骨折63例,開放性骨折6例;合并橈神經損傷4例,合并有其它部位骨折損傷6例。但無患者有腦外傷發生。
③患者的骨折類型按照AO分型分為[4]:A型關節外骨折52例,B型部分關節內骨折12例,C型完全關節內骨折15例。
④患者自受傷初始至手術時間為4 h~3 d,平均間隔時間為(1.2±0.4) d。
選取本院骨科同期收治的7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為對照組,經臨床對比顯示,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致傷原因、骨折情況、骨折類型、損傷程度、手術間隔時間等臨床信息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臨床可比性。
兩組患者分別行不同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如下。
①對照組70例患者行傳統AO切開復位內固定亦即ORIF進行治療,具體方式為:經患者的胸大肌及三角肌切口部位入路,并將受損骨折部位暴露并進行解剖復位,對于骨折塊的間隙則進行加壓固定操作,醫師在臨床操作過程中應注意盡量杜絕不必要的軟組織剝離以免造成功能恢復障礙。AO手術的其它操作等同于常規內固定方式。
②對于研究組實施微創經皮鋼板接股術亦即MIPPO。具體方式為:選擇患者肩關節外側肩峰下約一指寬進行4.5 cm橫切口,待三角肌筋膜顯露后,將三角肌纖維分開但宜盡量避免分開過大或存在牽拉,對于大結節部位及周邊軟組織不做剝離,使用Hoffmann拉鉤將大
結節部位顯露后,通過肩外展位牽引復位肩關節實現屈曲外旋,此時應確保30~40°后傾角,并使用撬撥或推壓的手法復位骨塊。待完成復位后選擇適宜長度的肱骨近端鎖定鋼板經三角肌完成插入,并選擇骨折近端切口在肱骨干位鋼板相應位置縱行切完成約3公分切口,將鋼板近端暴露后使用兩枚3.5 mm的皮質骨螺釘將鋼板分別以近端與近端固定于肱骨頭上。待上述固定步驟完成后,需經過C臂X線機透視對于骨折復位效果進行確認,效果良好則通過鎖定螺釘完成加強固定,效果確認后對于手術創口進行沖洗止血并逐層縫合。術后常規行閉式引流。

表1 MIPPO與ORIP兩組患者間治療效果對比[n(%)]
所有兩組患者均在手術完成后第3天起,由護理人員引導下進行鐘擺、前屈、后伸及內外旋等主動與被動性功能恢復鍛煉,在術后3個月后安排進行力量恢復訓練。在術后恢復過程中,患者均被安排進行定期X線篇復查進行復位情況的確認。
選擇如下臨床指標作為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骨移植病例發生率、平均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內外翻畸形發生率、肱骨頭壞死發生率、骨折愈合平均時間、肩關節功能Neer評分等指標。
文中所得全部數據均使用SPSS 15.00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其中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并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共計149例患者均在手術及恢復期完成后順利康復出院,所有患者經過了6~12個月的出院隨訪,平均隨訪時間(9.6±2.7)個月。具體臨床指標對比如表1,可見在骨移植病例發生率、平均住院時間、術中失血量、骨折愈合平均時間、肩關節功能Neer評分方面相比,研究組具備顯著統計學優勢(P<0.05),但在手術時間、內外翻畸形發生率、肱骨頭壞死發生率等方面無顯著統計學差異。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交通事故率逐漸上升,隨之帶來的意外骨折事故也逐年遞增,與此同時人民壽命不斷提高也造成社會人口的老齡化程度不斷深入,這些問題都間接導致了肱骨骨折發生率的逐年上升[5]。對于骨折患者而言,骨折的嚴重程度以及周邊軟組織損傷程度是骨折后判斷損傷嚴重程度的兩個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復位固定物選擇的決定性因素。肱骨骨折由于骨折成因復雜且治療難度較大,往往易導致治療后骨折固定不牢靠,最終致使患者術后發生肱骨頭壞死或者致殘的案例。之前臨床上習慣于采用傳統式AO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但其存在螺釘把持力不足,對肩關節運動裝置的損傷嚴重,而且會破壞骨膜血運,最終導致了手術成功率低且并發癥發生率高企的窘境。近年來隨著微創手術的廣泛應用,微創鎖定鋼板固定術(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也不斷增長[6]。并逐漸成長為臨床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選治療方法。
本文選擇本院2007—2012年間經微創鎖定鋼板術治療的7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及術后效果與同期經傳統AO切開復位內固定進行治療的70例患者進行了臨床對比,結果顯示在術中失血量、骨移植發生例數、骨折愈合平均時間、Neer評分、住院時間等方面具備顯著統計學差異,微創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但在手術時間、肱骨頭壞死、內外翻發生例數等方面兩組間無顯著差異。綜上所述,MIPPO技術能夠通過優良的骨折固定效果,幫助患者通過早期活動鍛煉以盡早恢復功能,尤其對老年人所表現出的骨質疏松性骨折,其通過鎖定設計能夠提高內固定質量。因此,在微創手術大跨度發展的趨勢下,臨床選擇微創經皮內固定術使用鎖定鋼板對肱骨近端骨折進行治療,可以充分發揮其已經臨床驗證的創傷小、固定牢、縮短恢復時間、影像學復位效果良好、能夠在術后早期進行功能恢復鍛煉等顯著優點,并有效降低臨床肱骨頭治療后的壞死率及致殘率。
[1] 陳晟,帥浪,周建元,等.影響肱骨近端骨折治療效果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9,17(9):634-635.
[2] 陳述祥,董瑞.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治療老年人肱骨骨折[J].實用骨科雜志,2011,17(7):633-636.
[3] 朱新榮.4例小兒肱骨小頭骨折和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9(18):81.
[4] 俞新勝,肖波等.微創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療效分析[J].東南國防醫藥,2011,13(5):399-401.
[5] 王瑞,李健,柳偉.微創經皮鋼板接骨術結合肱骨鎖定鋼板治療老年肱骨骨折療效分析[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學雜志,2011,6(12):1072-1074.
[6] 王保.鎖定鋼板治療骨近端骨折臨床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1,8(2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