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青島266555)
ERP的最大特點是財務與業務信息集成,實行財務與業務一體化管理,企業會計工作過程中常規化的、可程序化的任務將由各業務功能模塊自動進行處理。ERP環境下,會計工作不僅涉及財務部門,還涉及其他業務部門,ERP系統促使企業會計由事后“單一核算型”向全方位“綜合管理型”發展,拓寬了企業會計的工作領域和職能范圍。這就要求會計人員不僅要掌握會計業務的處理與分析能力,更要掌握會計信息系統與其他業務系統的協同運作關系,認識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是一個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和業務流協調統一的過程。ERP環境下財務與業務一體化管理的實施,對會計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對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崗位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職會計教育應當主動適應這一重大變革,適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倡導“大財務觀”的教育理念,重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根據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面向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總體目標,高職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應定位為地方中小企業、非營利組織、代理記賬、稅務代理等中介機構的出納崗位、會計核算崗位、稅費申報崗位、會計管理崗位、會計監督崗位及相關聯崗位,培養適應ERP時代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扎實的專業知識、熟練的職業技能、良好的團隊精神,并且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遷移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終生學習能力并服務地方經濟的高技能高素質型復合人才。
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服從高職會計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應突出以就業為導向的社會需求、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職業需求和終身發展的個性需求。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目標應以ERP環境下的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建立起“職業學歷教育、職業資格認證、職業崗位技能、職業技能競賽、創新創業教育”學、教、做合一的課程體系,進而實現ERP時代大學生與社會的無縫對接,從而實現零距離頂崗就業,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打破學校和行業、企業之間的界限,通過校企聯合開發課程,將行業、企業對會計人才的實際崗位內容和職業崗位能力要求融入到整個課程體系和教學中,才能培養出適銷對路的高技能高素質型會計人才。校企聯合開發課程突破了會計學科體系的束縛,學生在完成項目實訓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會計崗位內容及職業技能,而且可以讓學生在項目實境中學會與他人相處,增強團隊協作能力。
在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中應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會計職業能力是從事會計工作應該具備的綜合能力,一般包括會計專業職業能力和關聯拓展職業能力兩個方面。會計專業職業能力指學生在會計崗位上進行會計操作處理的能力,即填制審核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財務分析、審計及電算化操作的能力,學生可通過對專業課程的學習獲得此能力。關聯拓展職業能力指為了更好適應會計職業崗位而應具備的能力,例如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遷移能力、終生學習能力等。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應將會計專業職業能力與關聯拓展職業能力相結合,增強職業適應性,更好地滿足社會需要。
“厚基礎”即重視高職會計專業課程的基礎性地位。在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入門的專業課程改革,例如開設《會計專業導論》課程,讓學生在接觸會計專業初始,就能較好地對會計專業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引發其學習的興趣,做好大學時代的職業生涯規劃。
本文根據最新高職會計教育人才培養目標、ERP環境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目標以及構建原則,遵循“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的指導思想,依托與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用友軟件青島分公司、青島市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中教景程青島分公司、青島嵩德會計師事務所等的合作,對教學資源和課程體系進行了重新整合。課程整合體現工作過程化、學習情境工作崗位化、職業技能訓練及創新創業教育實境化,通過會計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職業能力分析、行動領域歸納、學習領域的轉換、“競賽、實踐、創業”零距離就業五個環節,分析解構形成了ERP環境下基于職業崗位能力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具體如圖1所示。

為適應ERP環境下高職會計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應注重基于ERP環境下的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有效整合會計專業課程,進而改變計算機課程、會計專業課程與電算化課程教學脫節現象。首先,整合會計基礎課程和信息技術課程,會計基礎課程一般包括企業會計制度設計、基礎會計、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本技能,例如珠算、點鈔、傳票翻打和會計書法等課程,信息技術課程一般包括計算機基礎應用、數據庫應用、網絡技術和Powerpoint等課程。會計基礎課程通常應先于信息技術課程,結合會計基礎課程重要知識點,將其應用到信息技術課程中,例如利用Word編制憑證、賬簿和報表,利用PPT進行課程的學習交流匯報等。其次,加強會計專業課程和電算化課程的聯系,實現會計專業課程系列電算化。ERP環境下,電算化課程包括會計電算化、計算機審計、計算機財務管理和ERP綜合實訓。軟件選擇上除了用友、金蝶等主流軟件的學習外,還應該有針對性地選擇其他軟件學習。在教會學生掌握第一種軟件后,第二種軟件的運用主要采取學生自學教師答疑方式,進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ERP系統。加強計算機對電算化的支撐力度,按層次開展電算化教學,先夯實計算機和會計基礎知識,再實施電算化教學。最后,將信息技術引入會計專業課程教學,例如企業會計實務、成本核算實務、Excel在財務中應用、管理會計、財務報表分析、企業經營ERP沙盤中學習運用計算機輔助預測、決策和內部管理表格的設計和生成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各專業課程與ERP系統中各功能模塊的對接,將ERP管理思想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始終。
高職教育應積極落實“雙證書”甚至“多證書”制度,把企業職業崗位能力融入課程體系中,使學歷教育課程與會計專業各類證書相銜接,突出課程體系目標的職業化方向,增強學生的職業崗位適應性。把職業考證技能、專業知識融合在各專業課程中,學生通過學習后,可以實現“職業資格、職業能力”的雙目標,為就業奠定基礎。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推行“四證書”制度,會計專業學生在大學期間必須取得基本能力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工作經歷證書,只有拿到3種類型的證書才有資格領取畢業證書,同時鼓勵獲取技能競賽證書,詳見表1。因此,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除了按照ERP環境下高職會計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來設置外,還應兼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未來發展遠景,參照會計從業資格證、助理會計師、ERP工程師等相關職業資格認證來設置課程,并將設置的職業資格認證課程嵌入到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在課程安排上,應盡量使學生能在大一通過計算機、普通話、高職英語三級、珠算五級考試,大二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和ERP工程師認證考試,大三爭取通過助理會計師考試,為畢業生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課崗融合”主要指會計綜合實踐課程和工作崗位的深度融合,因企業和政策的需要設置課程,基于職業崗位能力分析工作過程,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再現真實工作過程。由于一個單位的采購業務會涉及銷售方、物流、銀行、保險等單位,如果僅以購貨單位為主體,在課堂上學生只完成一種類型企業的會計業務處理,而對其他類型企業的會計業務不熟悉,那么就很難實現畢業生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在實踐教學中開設VBSE綜合實訓。VBSE是用友新道公司自主研發的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平臺,可以實現一筆經濟業務在整個流轉過程中涉及所有單位的會計業務處理并可以實現跨專業實訓。按企業實際工作流程設計整個實踐教學環節,模擬企業內外部財務業務相關崗位的工作情景。同時運用ERP軟件以角色扮演法通過分崗、輪崗進行崗位角色輪換,循環模擬整個會計信息業務處理流程。這種做法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承擔責任和風險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和熟悉企業崗位交接程序和內部管理控制。“課崗融合”充分體現了“課中融崗,崗中融課”的互融動態過程。

表1 會計專業畢業證書取得條件一覽表
2012年教育部首次將 “高職會計技能大賽”列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比賽項目,一方面為引導會計教育與行業企業、會計教學過程與行業企業的會計工作過程、會計教學內容與行業企業的會計職業規范深度對接,從而促使學校更好的實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另一方面通過比賽提高高職學生的會計核心技能操作水平,強化核心職業能力,檢驗團隊協作能力,增強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以用友8.72為平臺,全國高職會計技能競賽包括會計業務手工處理和會計業務信息化處理兩個環節,主要考察學生對會計核心技能的掌握程度。作為實踐性很強的會計技能賽項在仿真會計、財務、銀行、稅務、供應商等職場氛圍中進行,由企業財務高管、會計人員、行業專家和高職院校會計師生共同參與、體驗、分享,是一項開放式分崗位會計技能競賽。各省高職會計技能競賽選拔賽除了手工和電算化會計實務競賽外,還增加了企業經營ERP沙盤大賽、創業大賽、會計知識競賽、會計基本技能競賽等項目。結合高職會計專業技能競賽的項目、特點及要求,將競賽融入到高職會計專業技能訓練中,深入挖掘會計專業核心技能的職業崗位要求、會計人員的關鍵拓展能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搭建“技能競賽、綜合實踐、創新創業”三位一體的高職會計專業綜合實訓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