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鑫旗

【摘 要】經濟的增長和通貨膨脹近幾年來一直都是學者們研究的重點。本文章結合前學者的研究,對他們的研究做出簡要的綜合概述繼而對近幾年來中國的經濟做出了實證分析。通過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的經濟增長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與通貨膨脹有著負相關的關系,而從長期看來,兩者關系較穩定,并具有穩定的因果關系。
【關鍵詞】經濟增長;因果關系;通貨膨脹;實證分析
宏觀經濟的總體運行是以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作為兩大重要指標的,從改革開放以來,分析我國的經濟現狀,年均增長率為百分之9.9,并于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1世紀以后,我國所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較輕,但是在07到08年膨脹趨勢有所抬頭,10年下半年多次再創新高。之所以人們把通貨膨脹作為關注的焦點,不僅是因為近10年來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較高,增長的前景廣闊,另一方面世界經濟危機中我國能夠盡快的從中復蘇使得人們更加關注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影響不言而喻,增加群眾負擔,影響社會和諧。11年以后,我國的通貨膨脹問題居高不下,這就要求我們的政府不得不把控制通貨膨脹保證經濟增長作為經濟的首要任務。因此,對于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關系的研究變得格外重要。
一、理論分析
(一)經濟的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具有的正相關性
凱恩斯曾經提到,貨幣的增長能夠降低利率,利率的降低可以刺激投資的增長,投資能夠增加就業進而促進經濟的增長。這種觀點即認為通貨膨脹能夠通過收入的分配效應以及產業的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換句話說,經濟的增長和通貨膨脹具有一定的正相關性。
(二)經濟的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具有的負相關性
諾別爾經濟學獎的獲獎者莫里斯?阿萊曾經提出過,通貨膨脹過度以及為了改變之前貨幣的超量發行從而采取的通貨緊縮的政策這兩方面之間的交替不斷的發生,對經濟的增長是十分不利的。換句話說,通貨膨脹容易將經濟拉近惡性循環中而產生有害影響,即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具有一定的負相關性。
(三)經濟的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具有的不相關性
這個觀點是認為經濟的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不存在顯著的關系。當貨幣供給量發生變動時,物品的價格會隨之增長或降低,因為這種觀點下的通貨膨脹是不會影響實際的產量。薩金特、盧卡斯等人認為在理性預期條件下,可以預計經濟政策實施的后果,這就不會使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增長造成影響。
二、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的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的各種關系
分析我國從1979到2010年以來經濟的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存在的各種關系中我們可以發現,”高增長——高通貨膨脹”出現于85、87、88、92—96年。然而進入21世紀之后,并未出現過這樣的關系組合。02和09年出現通貨緊縮,其余年份我國的經濟運行集中在“高增長——溫和的通貨膨脹”、“高增長——低通貨膨脹”以及“適度的增長——低通貨膨脹”的關系中。其中03、05、06年我國經歷了“高增長——低通貨膨脹”的最優關系組合。通貨緊縮的02和09年,經濟也有所增長。80和89年出現“低增長——高通貨膨脹”的關系。分析我國近年來這些關系的組合,我們不難看出,經濟的高增長不一定會引起高通貨膨脹,低通貨膨脹也不一定帶來經濟的低增長。因此,在此期間必然存在其他諸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兩者之間存在復雜的組合關系。
三、實證分析我國經濟的增長和通貨膨脹之間的組合關系
(一)數據的說明以及對其平穩性的檢驗
本文通過利用1981年到2008年的數據進行分析。不僅有歷年的消費者的物價指數(CPI),也有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經濟的增長是使用GDP來表示的,CPI的增長率是用CPIG來表示。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偽回歸”,我們將對模型所能涉及的變量進行單位根的檢驗。對數據采用AIC準則用專門的計量軟件采取ADF檢驗,檢驗結果中兩個變量均為1階單整。
(二)模型VAR與變量之間的協整分析
此類模型的建立是近幾年來被廣泛應用的一種適用于對宏觀經濟進行分析的模型。由于此模型中所選取滯后階數對最后的結果影響較大,因而此過程要合理的選取滯后階數。選取時應當綜合充分的考慮LR統計量,FPE將最后預測AIC的信息準則、SC的信息準則、HQ的信息準則以及誤差。用計量軟件建立一個VAR模型并且對滯后階數進行考察,得出LR統計量,而最終FPE預測AIC的信息準則、HQ的信息準則以及誤差,檢驗均將指向2階滯之后,SC的信息準則則是指向1階滯之后。本文將選取2階滯之后。在模型和階滯確定之后,再對兩內生變量進行協整性的檢驗,VAR模型JJ的檢驗結果如下圖所示:
由表可得,跡統計量在百分之五水平之下,拒絕最多僅有一個協整方程的假設,表明存在著一個協整關系,說明了經濟的增長率是和通貨的膨脹率之間存在著一種長期存在的均衡關系。
(三)因果關系的檢驗
因為CPIG和GDPG之間存在著長期均衡的關系,所以變量之間則一定存在Granger的因果關系,雖然拒絕“GDPG不能成為CPI的格蘭杰原因”,但是并不能拒絕“CPI不能成為GDPG的格蘭杰原因”。所以影響CPI變化的原因是GDPG,通貨膨脹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經濟的過快增長。
四、小結
通貨膨脹的出現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對于我國來說更是如此。我國正在經歷著經濟體制的改革,經濟的過快增長會引起通貨膨脹,而從我國所經歷的經濟體制改革的不同階段來說,經濟的飛速增長是依賴于資金高投入的,但是經濟的增長只是通貨膨脹出現的表層原因。而深層意義上的原因則是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不合理,這才是決定因素。由此來說,要應對通貨膨脹,必須要提高投資的效益,對投資的規模進行控制,加強對于投資活動的監督管理力度,從而使經濟增長的方式發生轉變。當然,通貨膨脹有存在其自身的特別性質,當期的變化會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其本身前幾期的影響,尤其是之前一期產生的影響,但是物價一旦上漲之后,在很短時間內很難平抑下來,反而會保持繼續上漲的趨勢。
參考文獻:
[1]張健 淺議通貨膨脹以及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期刊論文]-中國西部科技2008,7(29)
[2]閻虎勤 中國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相互關系及其協調性的研究[學位論文]2008
[3]李玉雙 市場化進程中我國通貨膨脹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研究[學位論文]2009
[4]渠慎寧;江賢武 中國的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基于產出缺口的實證解釋 2010(07)
[5]張海燕.劉盈.ZHANG Hai-yan.LIU Ying 通貨膨脹與我國經濟增長及波動的相關性分析[期刊論文]-長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