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艷霞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與發展,新課程體系多樣化格局的形成,圍繞著新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的目標要求,為了培養二十一世紀合格的綜合性人才,我國已將活動課程納入了課程體系,成為課程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小英語活動課教學正適合了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順應了時代的要求。《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的理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也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師在組織英語活動課時應根據活動課程的自主性特點,在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上下功夫。利用社會這一廣闊的天地,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要設計和組織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英語活動課,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英語基礎、興趣、愛好和特長,在活動的內容與方式上有所選擇。英語教師還應適當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知識水平選用適當的形式和方法,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使英語活動課開展得有聲有色,不流形式,并使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真正得到提高.通過這種途徑讓學生在實踐中使用英語,學生學到的英語知識會牢記在心,終身難忘。
游戲教學要有實效性。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游戲活動的目的只是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游戲結束時,必須體現這一效果,達到設計的初衷。教師在設計游戲時,要充分考慮其趣味性、競爭性并且要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游戲的趣味性并不是僅僅用于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動一動、玩一玩,它的根本目的在于讓學生把掌握的語言知識。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游戲,使游戲的設計為語言知識的學習與運用服務。例如,在學習stand down這一短語時,可采用“搶凳子”這一游戲,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樂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又學習了相關的句型Its time to sit down/stand up/round .
1 針對我的學生特點我設計了幾種“課堂游戲”
唱歌熱身可以是上課的第一個環節,主要是在上課前唱一兩首英語歌曲,在唱歌時還可以配上適當的動作,通過優美的歌聲,營造一種學習氣氛,讓學生感到已經進入英語學習氛圍。同時,通過唱歌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一上課就馬上集中精力來學習英語。
2 運用錄音進行教學,能引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英語教材配套的錄音,由英語國家人士朗讀,他將書面語轉變成口頭表達,用于教學能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給人以直接、具體、真實之感,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于初學英語音,學生本身懷著一顆好奇心,若是讓其聽錄音,他們覺得象是直接在聽外國人交談,感到新穎、好奇,于是興趣倍增。倘若讓其乘著這一興致,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堅持跟著錄音聽下去,說下去,一旦形成習慣,學生的聽說能力就會得到不斷的提高。同時聽錄音學唱歌,聽錄音猜謎語,聽錄音讀詩歌,聽錄音講故事,聽錄音進行情景對話等,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活躍課堂氣氛,也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
3 設計與生活相關的任務,學以致用
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體會語言、掌握語言和運用語言的相關任務,使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在任務設計過程中,要注意任務的真實性。既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又要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如教授二年級上冊unit1 My age時,可以設計這樣的任務:假設在一家動物園門口,當售票員問你的年齡時,你該如何回答,用英語又如何表示?如果你是售票員,你該如何問小朋友們的年齡,如何允許和拒絕?等等,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