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彬彬?郝寶泉?孟憲啟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通常只有教師與學生這兩個角色。而在多媒體教學中,出現了一個附加角色,即多媒體。多媒體教學,用得好了,就是教與學之間的一座橋梁;用得不好,則是師與生之間的一道城墻。
1 分清主次,切實突出教與學的主體性
教學,是教與學的有機統一,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多媒體教學亦然。
1.1 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教學中,教師既是組織者,也是監管者,更是講授者,是當仁不讓的主角,這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而在多媒體教學中,如果教師的責任感不強或掌控力不夠,非常容易出現過分依賴于多媒體本身的現象,使得教師的主導作用被大大削弱。因此,我們必須認清教師與多媒體之間的關系,多媒體做的再好,也只能是一個配角,是一種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的輔助手段,切不可喧賓奪主、舍本逐末,讓多媒體成為了一堂課的主角。
1.2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學生既是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者,也是教師所有教學行為的接受者,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在多媒體教學中,如果教師過分強調多媒體的作用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極易使學生成為知識和技能的被動接受者,這就必然導致教學效果的優劣主要取決于學生的感興趣程度和學習積極性,甚至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局外人。因此,我們必須認清學生與多媒體之間的關系,學生不應是多媒體主導下進行被動學習,而應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和多媒體的輔助下進行自主學習,切實體現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1.3 突出人與人的交流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與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交流的過程。而在多媒體教學中,如果過分依賴多媒體,極易使人與人的交流為主變成了人機交流為主,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得以充分體現,甚至會出現教師成為了放映員,學生成為了看客的現象。因此,我們必須認清教師、學生及多媒體三者之間的關系,多媒體應是教師講解知識、傳授技能的好幫手,和學生學習知識、練習技能的輔助者,而不是教師傳道授業和學生的釋疑解惑的替代者。
2 密切配合,注重把握講與放的統一性
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的講授與多媒體的放映應密切配合、和諧統一,否則將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1 注重內容的統一
由于多媒體都是在上課之前就做好的,所以在課堂上無法更改,而教學過程又存在著一定的隨機性和不可預測性,致使教師臨場發揮的內容與多媒體演示的內容不一致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二者南轅北轍、風馬牛不相及,在學生的腦海里無法對講授的內容形成統一的印象和理解,必然影響教學效果。因此,一方面,必須有意識地使多媒體能夠準確而充分地表達出授課內容的實質,避免演示不清、表述不明;另一方面,必須有意識地保持講解的語言與多媒體演示的統一性,防止講解不準、舉例不當。
2.2 注重時機的同步
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的講解與多媒體的放映保持同步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有的為了圖方便,好幾個知識點放在一屏上,還沒講到的內容就早早出現;有的講解過于投入,講了好幾個知識點才想起多媒體,只能走馬觀花似的快速播放幾屏;有的因為對內容不熟悉,把握不好每一屏、每一個內容切換的時機,更談不上配合了,不但影響教學的連貫性,更形象學生聽課的情緒。因此,我們必須對講課的內容非常熟悉,講到哪里就放到哪里,做到了然于胸,保持講解與放映的同步。
2.3 注重要素的協調
多媒體教學涉及的要素眾多,只有各要素之間相互協調,才能做到整體的統一。比如,教學的精神實質與媒體的主題思想必須一致,否則無法準確地傳達教師的教學理念;講解與演示的內在邏輯關系必須一致,否則容易產生思維混亂;語氣語調與媒體色調的變化必須一致,否則無法烘托出統一的課堂氛圍;等等。因此,我們必須保持講解與演示過程中各要素的和諧統一,大到主題、邏輯、布局、結構的呼應,小到層次、顏色、字體、字號的協調,才能使整堂課天衣無縫、渾然一體。
3 吃透對象,充分體現師與生的交互性
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應是導演,學生應是主角,多媒體只是配角,如果只把學生當觀眾而缺乏充分的交流,必然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1 注重教學進程的交互
與傳統教學相比,多媒體教學可以省去寫板書、畫圖形等環節,的確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使單位時間內的知識傳授量大幅提高。但由于信息量大、節奏加快,而且保留時間有限,如果教師只顧自己盡情發揮,學生對講解的內容還沒有消化就切換到了下一屏,再想回味卻找不到了,前后聯系不上,容易造成思維中斷。因此,我們必須注重教學進程的交互,通過觀察、提問等多種方式,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特別是重難點內容的學習情況,以便隨時調整課堂進度,確保放映的每一屏學生都能完全理解;同時,對于比較重要的內容,可以經過提煉后連續出現在多屏上,起到隨時提醒的作用,以便學生能將前后聯系起來,切不可一味地“低頭猛走”而忘記“抬頭看路”。
3.2 注重教學方法的交互
多媒體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但這并不等于可以忽視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二者應互為補充而非相互替代。無論是過于仰仗多媒體而忽視傳統的方法手段,還是在課堂互動中只使用傳統方法而忽視多媒體的作用,都無法達到最好的互動效果。因此,我們必須兼顧二者之長,在課堂討論、分組協作、隨堂測驗等環節中,適當引入多媒體元素,充分發揮多媒體在背景設置、情況誘導、案例說明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激發學生參與熱情、激活課堂互動氛圍,使學生在既學到知識和技能,又鍛煉了思維能力,更培養了創新意識和協作精神。
3.3 注重師生情感的交互
在多媒體教學中,如果教師花費較多的時間來演示課件,而不注重手勢、眼神等必要的交流手段,就會把授課變成對鼠標和鍵盤操作及人機對話,就導致師生之間沒有充分交流,缺乏情感互動,師生關系的疏遠,教師親和力下降,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無法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在多媒體與學生的交互以及師生的交流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契合點,一段激情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贊許的點頭,都可以肯定學生在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大膽討論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既增加了教師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又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扈濤.教學方法導論[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8:164-167.
[2]徐強.淺談多媒體教學利與弊[J].中國電力教育,2012(9):46,55.
[3] 譚英.淺談多媒體教學的優缺點及改進建議[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2(9):25.
作者簡介
查彬彬,中國人民解放軍65066部隊通信教研室教學組長,講師。
郝寶泉,中國人民解放軍65066部隊通信教研室主任,講師。
孟憲啟,中國人民解放軍65066部隊通信教研室副主任,講師姓名:
黃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