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爽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依托網絡技術改進教學管理模式,實現教務管理信息化、現代化改革目標。本文結合天津科技大學已經成型的課堂教學網上運行和將要建設實踐教學網上信息平臺的整合與利用,并進行試行,從而建立真正完整的、合理有效本科生教學信息平臺。
關鍵詞:教務管理;實踐教學;信息化
一、高校教務信息平臺建立的意義
教務管理工作是高等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整個學校管理的核心和基礎。教務管理工作是指學校管理人員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針,運用先進的管理手段,組織、協調、指揮與指導各方面人員的活動,以便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完成國家所制定的教育目標。教務管理工作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中樞,是保證高校教學機制正常運轉的樞紐,它是一項目的性、計劃性、適應性、創造性和科學性很強的工作。教務管理工作關系到高校教學秩序的穩定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關系到高校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在高校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務管理方法、手段以及工作效率已不能適應新的發展需要,無法很好地完成教學管理工作。提高教務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徑是更新管理者的思想,增強對管理活動的科學認識。同時,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開發高校綜合教務管理信息系統,是深化教務體制改革的有利措施。實踐教學體系是一個完整的有機聯系的系統,包括實驗課、課程設計、教學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各個要素要統籌兼顧,實現實踐教學網上管理,達到整體最優化的效果,從而保證實踐教學體系高效、高質量地運行,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
二、實踐教學網上平臺建設的重要性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自2010始,教育部組織開展新一輪本科專業目錄修訂工作,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中一項具有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的工作,目前這項工作已基本完成。我校已發展成有57個本科專業(78個專業方向)覆蓋6個學科門類,基本形成“以工為主,工、文、理、經、管、法”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如何根據教育部有關專業建設的文件要求和新修訂的專業目錄進一步加強現有專業的結構優化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1.教務管理網上平臺的建設推進教學管理模式創新
目前學術界對大學教學資源優化配置和整合的研究主要在對高校內部資源配置和運行機制中存在的問題上,即高校人力資源(教師資源)配置研究、課程資源研究、實踐資源(硬件設施)研究、教學資源配置與質量提高的關系、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
目前全國高校都在面臨著學校招生人數不斷擴大的局面,高校的管理工作,特別是教務管理工作將會變得非常繁重復雜,許多高校的教務工作將會逐步實施重心下移的策略,即由學院教務處統一管理逐步轉變為院、系二級管理。但轉變為二級管理以后還會引入很多新的問題,如院系的信息溝通、教學安排時的統一調配等。教務管理的信息化既解決了分級管理的問題,又解決了工作協調的問題。幾年來的實踐證明,教務管理信息化是實現教學管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是當前教學管理模式創新的必然趨勢。
2.實踐教學網上平臺的建設提高工作效率、規范教務管理工作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我國本科人才培養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這些變化使實踐教學的管理任務越來越繁重,不僅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加了工作難度和復雜度,按傳統的管理模式,只靠有限的工作人員已無法進行高效管理。高校實踐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已成為教學管理現代化的迫切要求。
高校的實踐教學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工作事務雜、環節多、工作量大,如果沒有科學的手段和嚴格的規章制度是無法保障教學秩序的。實踐教學規范化管理是比常規教學管理更高層次上的管理,這就要求必須按一定規范流程進行科學的管理,而信息化有助于這一管理過程的成功實現。通過完善管理信息化制度,可以規范管理,保證教學效果,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地提高教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現代化水平,使實踐教學工作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3.實踐教學網上平臺的建設提供教學資源和數據共享的平臺
實踐教學系統能讓信息技術廣泛滲透到教學管理的全過程。一般來說,使用實踐教學系統后,教學數據能夠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數據的準確性;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協調性加強,部門之間工作規范,職責明確增加了部門之間的合作,改善相互關系。實踐教學系統的使用為學校教務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教育決策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
高校管理信息化是提升高校綜合辦學水平和社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實踐教學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實踐教學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體現了高校管理水平的高低,要想實現高校管理信息化,就必須實現實踐教學管理的信息化。以實踐教學管理信息化為龍頭,以點帶面,逐步啟動和推進其他職能部門的信息化建設,最終建成集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為一體的高校綜合管理平臺,全面實現高校管理信息化。
三、充分利用各方資源,構建全方位實踐教學網絡平臺
在我校目前已經成型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中畢業設計(論文)運行信息平臺的基礎上,嘗試將實踐教學中的實驗教學、本科生創新創業教學、工程認知教學和第二課堂教學等即將要進行網上運行的環節,根據我校具體的運行和管理特點,在建設的同時,進行合理有效的整合與利用。從而形成完整且真正適合我校本科生培養的教學運行信息平臺。
1.社會需求為導向,調整專業布局、優化專業結構
實踐教學必須要適應和服務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緊緊圍繞大學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并注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按照學校的總體發展規劃,兼顧學科專業及辦學資源實際狀況,本著穩定規模,優化結構,充實內涵,拓展特色,提高質量的原則,逐步建立完善動態調整機制。在穩定學校專業總體規模的基礎上,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按照教育新修訂的專業目錄積極穩妥地調整專業設置和專業布局,通過整合與重組,實現實踐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辦出特色。主動適應社會需求,培養學生在具備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具備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具備綜合素質、創新意識和能力,促進專業建設與學生就業的有效結合。
2.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過程中統籌管理實踐教學資源
隨著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實施,教育部對高校提出了“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要求。要真正實現從傳統教學模式向創新教育、素質教育的轉變就必須加強實踐教學,增強對實驗教學和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實踐教學涉及的因素眾多,要保證良好的運轉水平,必須進一步推進地方高校的實踐教學管理體制改革。實踐教學管理體制直接影響到實驗室運轉水平和實踐教學質量,合理的管理體制能夠有機結合實踐教學的純教學管理與條件支撐管理兩部分的職能,統籌規劃實踐教學軟件建設與硬件建設,確保實踐教學各個環節協調運轉。
在學校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推進工程技術型實踐教學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過程中對實驗教學計劃、實驗教學文件和實驗教材,實驗教學運行,實驗教學檔案、實驗教學質量、課程設計、各類實習、畢業設計、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第二課堂和學生競賽等環節管理文件進行修訂或制定。
改革實踐教學管理手段,通過實踐教學管理信息平臺的建設和應用,逐步理順實踐教學管理流程,實現實踐教學管理全過程的信息化和網絡化,提高管理效率。管理信息數據應包含實驗課程大綱、實驗項目卡片、實驗課表、實驗指導書、實驗任務書、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設計、各類實習、畢業設計、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第二課堂和學生競賽等。
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理論教學的驗證、補充和拓展。構建高校實踐教學網上信息平臺,促進了實踐教學與理論教育的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設計性、創造性較強的實踐教學環境,使校園教學管理網絡平臺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包紅霞,王鐵鋒,劉陽,徐全忠.論相對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5(04).
[2]王大中.建設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和教學體系,創建世界一流大學[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1 (1): 1-8.
[3]易紅,熊宏齊,鄭家茂.構建整體優化的實驗教學與創新實踐平臺.中國高等教育,2005(18):29~30.
[4]張玉平,秦惠潔,黃振寶.淺談研究型大學的本科實踐教學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03).
[5]尹民,楊倫,龐嵐,王仲停.實踐教學思維方式特征與教學方法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06(03).
[基金項目:本文系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研究計劃項目(E01-0401)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天津科技大學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