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班級管理是高職院校的基本組織形式,是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一環。一個良好的班級會激勵學生不斷進取,促使班級的成員主動健康地成長,為今后班級學生順利實現就業奠定扎實的基礎,而班級導師是班級建設的組織者、管理者和領導者。本文探討如何將班級建設與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兩者有機結合,構建一套以職業生涯規劃理念為指導的班級建設模式,為班級導師管理班級提供參考。
關鍵字:職業生涯規劃;班級建設;工作模式
“班級是大學生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組織載體。”因此,我們關注高職院校的發展,就離不開高職生的管理工作,開展高職生的管理工作, 就不能忽視對班級管理的研究。
同時,職業生涯規劃也對高職生的擇業就業帶來直接幫助,還能有效促進高職生的學習自覺性與主動性,對高職生管理工作帶來間接幫助。
1 職業生涯規劃與導班級管理相結合的價值與功能
1.1 目標引領,變傳統管理為主動選擇
以高職生個體職業生涯規劃為手段,使高職生在提升個人實力,獲得長期職業發展優勢的努力中,促進其個體的覺醒,增強其行動目的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將高職生注意力轉到注重自身發展的目標上來,使他們為增強自身的優勢而不斷完善,為自己的職業目標而不斷追求,這樣,就使班級管理工作做到了潤物細無聲,無為而治,從而改變說教式、管束式的傳統班級管理模式,提升班級管理的效果。
1.2 評估簡單,變無從考核為輕松考核
以往的職業生涯規劃的瓶頸在于,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周期較長,很難考核。而將職業生涯規劃與班級管理相結合之后,可以結合班級考核來考核班級目標達成情況,從而細化到到底是哪個學生期初的職業生涯規劃沒有完成而造成了班級的扣分。由于班級管理已經有成熟的評價標準和目標,后期的評估考核工作就相對非常的簡單。
1.3 注重合力,變個人行為為班級行為
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導向的班級管理,既能通過優化班級管理而促進個人的發展,同時班級管理也會得到前所未有的認同而倍增活力:班級的學風、班風是要靠每一位同學一起努力、一起研討后才確定的,通過這樣的人性化的前期規劃和整合,職業生涯成為了班級的紐帶,把所有的同學都擰到了一起。
1.4 解放導師,變個人管理為共同管理
班級導師再不是日常瑣事的管理者,而變成了學生共同成長的見證者。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班級導師,可以讓班級導師更大程度地發揮專業、職業方面的特長,給予學生更專業更前沿的學術指導。
2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班級管理相結合模式的具體內容
通過研究探索,如何使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融入到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有了明確的方向:根據職業生涯理論,有計劃、有步驟、科學地幫助學生樹立人生目標,制定和實施人生發展規劃,通過每個學期重點地開展系列的活動,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職業素質,樹立正確的成才意識,增強競爭力。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以“學期”為單元,把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知識,即:自我探索、職業探索、決策、行動計劃、反饋調整等五個部分滲透到班級管理工作中,圍繞著“認識自我—認識職業—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提升職業素質與能力—順利就業”這條主線,逐步制定和完善了高職生涯規劃階段的目標、任務、具體活動安排,編制了一目了然的圖表,不同年級遵照執行。
3 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與班級管理相結合的模式的幾點成功經驗
3.1 加強本專業班級導師導學功能
改變以往班主任疲于應付日常事務的狀態,整個三年以學業職業生涯規劃為線,大一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學業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大二依托專業課堂教育與多種職業技能大賽,提升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大三以就業服務為導向,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就業指導與服務,提升學生就業、擇業與創業能力。
3.2 賦予了學生個體努力實現職業生涯規劃的動力
以往的職業生涯規劃大多停留于規劃本身,學生做好規劃后就認為萬事大吉,很難跟進并真正實施自己的生涯規劃。而我們是根據高職生各階段的需求開展分階段的活動,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增強了職業意識,也就在這樣的不斷發現問題,不斷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激勵高職學生一步步計劃并實現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3.3 推動班級形成良好班風、學風
根據專業特點和職業發展方向,開展的一系列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具有專業特色的活動,高職生在個人職業素質提升的同時,也逐漸遵循由個體自覺、自知到自悟的發展過程,降低了班級管理的難度,增強了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恒亮.學業規劃[M].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2]賈立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班級管理相結合的模式探討[J].科技風,2009(11).
[3]吳建紹.論高校學習型班級中職業生涯規劃的創立[J].出國與就業,2011(1)
作者簡介
王秋夜(1981—),女,江蘇常州人,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材料系學工辦主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