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獻輝 賀月娟
摘 要:人才是企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一個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如果不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和使用,那么就會導致在競爭中失利。當今,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外語人才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針對我國許多企業目前存在著的外語人才短缺、人才使用不合理等問題,筆者就高新技術條件下外語專業人才的需求特點以及如何優化人才結構等方面與業界同行進行探討和交流,以獲得更多有益于現代企業發展認知。
關鍵詞:外語人才;高新技術;培養模式;企業文化
中國的外向型企業發展越來越多,其規模和競爭力也越來越強。中國現代高新技術企業開展各種商務活動,技術交流、項目合作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尤其是中國企業產品走出國門,進入到世界市場,這足以說明我國已經融進了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之中。由此我們應該肯定,中國的市場經濟的特征正處于一個需要完善的時期,現代高新技術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也是必然的選擇。當然,世界性企業之間的競爭其程度要比我們想象更加慘烈,稍有閃失就會導致功虧一簣。在世界性的市場競爭中,凸現出來的不單單是產品、技術等優勢的競爭,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競爭和企業文化的競爭。我們知道企業文化實際上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其基礎在企業,動力在人才,只有企業善于培養能夠推動現代企業進步,推動技術升級的人才,那么,企業隨時都能夠應對市場的變化,尤其是外語人才在現代企業中的關鍵作用,管理者應該有足夠的認識。要充分利用復合型外語人才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介質作用,通過外語人才來吸納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并為我所用,不斷推動企業自身的上檔升級和技術革新,增強企業的外向輸出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1 企業對復合型外語人才的需求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也呈現出旺盛的發展態勢,與過去傳統的企業比較,高新技術企業匯聚了前衛知識、高端技術、產品質量精良的特點。正是由于企業具有這樣的特點,就更需要擁要高精尖的人才來支撐。我們應該知道,不管是那個領域的企業都擺脫不了參與市場的競爭,而競爭的核心最終是人才的競爭。只要企業擁有能夠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能夠對高新技術快速掌握和應用的優秀人才,企業就會掌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從而在商業合作中獲取好的經濟效益。在當今時代,外語人才在企業發展中擔當者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精通外語的高端人才更是深受企業的歡迎。因此,無論是高等院校還是企業自身,都應該高度重視外語人才的培養,不斷拓寬外語人才的培養途徑,采取各種形式的外語實踐活動,鼓勵那些具有外語基礎的員工進行在職研修,增加本領。企業要從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不斷開拓高效的外語教育模式,營造良好的外語人才培養氛圍,在各個領域、各個部門建立有效地激勵機制,為他們的成長搭建平臺,創造人盡其才的用人環境。近年來,我國許多地方進行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顯著地成效,許多外國公司紛紛看好中國市場,許多大規模的外資企業也進駐我國東南沿海和中部地區,投資規模大幅度增長。在外資企業進入我國成為中國企業的一部分的同時,帶來了企業文化的國際化變革、外資企業在國內也需要招聘為企業服務的員工,需要我國懂技術,善管理。具有廣泛的交際能力的優秀外語人才加盟,同時,中國的優秀企業在走出去戰略的影響下積極尋求海外市場,采取投資合作、技術輸出、異地產品銷售等合作形式,加速中國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占有率,在經濟技術的交流中,企業對復合型外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另外,一些既熟悉企業文化又能熟悉從事外語翻譯工作的人才是企業的生力軍,他們能夠在國際商務活動和技術交流中發揮出獨特的外語翻譯優勢,這樣的人才既能提高企業的文化形象,又能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方面競爭力。我們從企業實踐和各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活動中已經明顯感到,在經濟社會不斷凸顯效益最大化的環境下,高等學校各個學科和各個專業間交叉融合,似乎在有意在淡化專業,尤其是對外語類專業的淡化將成為未來的一個趨向。因為語言類專業的人才在許多人眼里只是一種語言交流工具,與技術型人才、營銷人才、開發和研究人才相比,其能夠為企業創造的價值只能體現外語翻譯一方面,也就是說,單純的外語人才有可能陷入就業的困境。針對這一現實,許多高校,特別是專門的外語院校加大了改革力度,在教學內容與課程設置方面進行了一些列的調整,打破了專門的外語教學傳統,適當增加了跨專業課程。目的是在提高學生的外語知識和翻譯能力的同時,增強對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掌握,使他們成為一專多能的人才。要實現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對于教育機構和企業來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就高校而言將存在著教育教學資源不能滿足需要的問題,就企業而言則需要的是能夠為其節約成本,不必再進行深造的外語給翻譯人才,而企業的這種認識恰恰表現出了其自身的功利性,這是一個優秀企業不應該具有的問題,要知道,每一個人才的成長不會是學校教育直接的給予,而是在其后天的修煉和發展,企業要想利用好外語人才,就必須高度重視外語翻譯人才的二度培養,既在企業中讓外語人才不斷進行角色轉換,既要參與企業的管理,又要介入各項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尤其是在各種對外交流和業務談判中,讓他們能夠直面談判現場。感受商務交流的氛圍,只有這樣,外語人才才能得到有效地鍛煉,進而能夠掌握各個行業之間的差異,只有讓他們全面了解和掌握了企業的總體結構和發展框架,那么,他們的工作才更有針對性,也會在繼續學習中更有目標。
2 高新企業外語育才要與企業文化建設相一致
高新技術企業自然是設備精良,技術高端、管理嚴謹、文化深厚,那么對于企業來說,外語翻譯工作到底是不是屬于企業文化的范疇呢?眾所周知;企業文化最早源自于工業發達的美國和日本,他們已經嘗到了企業文化為他們帶來的實惠,因此,直到現在這些國家將企業文化建設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并且不斷加以深化。而我國的企業文化開始于上個世紀的80年代后期。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究其原因就是中國的企業發展較為落后,并且很注重經濟效益,在文化建設方面仍然沒有引起高度重視,知道外資企業進入到國內,許多的企業家在觀察中逐步受到了思想的沖擊,才領悟到了外資企業文化原來是企業效益的引領,進入到21世紀,我國的企業家才能真正關注和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我國許多的企業如今已經在世界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這與企業做好文化建設時分不開的,尤其是在與國外企業合作交流中,我們的企業也學到了許多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外資企業打交道就需要有外語翻譯來實施,在各種商務合作中,外語翻譯承擔著重要的角色,代表著中國企業的形象,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外語翻譯工作特點具有文化的屬性,自然屬于高新技術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新技術企業網羅人才、留住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是企業制勝法寶,世界在人力資源方面做出杰出成績的美國惠悅公司總裁約翰·海勒針對中國企業發出了這樣的聲音:對于跨國企業來說“重要的不是獲取多少經濟上的收益,而是一個優秀企業的文化內涵”。沃爾瑪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總裁譚少熙也同樣道出了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巨大作用,他將企業文化看作是企業發展的魂魄。正是有企業的發展趨向和特點的不同,導致企業文化不同,但是,我們從近年來世界性企業的發展情況來看,不管是任何一個國家的企業,其企業文化的底蘊來自于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但這種企業文化不是排外的、封閉的,而是具有較強的開放性,他們在發展過程中也在不斷總結本民族文化存在的缺點,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為其所用,從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發現,國外企業文化真正起到了推動企業進步的作用,尤其是對于翻譯人才的使用上,他們更是倍加呵護,像食品連鎖企業麥當撈公司,其選用翻譯人才注重的是復合型,既能在農業種植談判和技術交流中能夠準確無誤地做好兩種語言的契合,同時又能夠在發現問題時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議。這就讓我們感受到,外語翻譯人才要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體現自己的價值。我國的企業發展也是極其迅猛的,許多大型企業也紛紛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因此,在國際市場環境下發展民族企業,不能是孤軍奮戰,更不能不重視外語人才的利用,因為,外語人才在國際市場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每一個翻譯人員自身均帶著民族的自信心去直面外國企業。在與國外企業的各種交往中,外語翻譯承載企業的使命,他們注定會在翻譯中體現民族文化和歷史人文精神,將自己企業的文化滲透到其他國家中,從而去影響他們的認知和思考,有時,一個優秀的外語翻譯人才會讓整個談判活動具有生氣和張力,讓國外的企業管理者對我國的企業產生出另眼相看的轉變。這也是外語翻譯人才的文化魅力所在。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外語翻譯作為企業的代言人,代表著中國文化,因此,需要外語翻譯不僅要在專業上游刃有余,而且要更加注重自己文化內涵修養的提高。首先要認真歇學習好我國的文化人文歷史,其次是要對國外文化及文化背景加以了解,并且要深層掌握國外企業文化的特點和內涵形成的過程。在具體的工作中,充分利用熟練的外語語言優勢,為本國的企業在競爭中贏得先機。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培養精通企業文化。能夠掌握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趨勢的復合型外語人才,對于塑造企業形象,搶占競爭高地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我們高度正是外語人才的培養,企業才能在國際市場上開辟更大的疆域,贏得市場的主動權。
參考文獻
[1] 唐智雄.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J].社會科學家,1999,(3)25-26.
[2] 陳乃芳.WTO與外語人才的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01,(6):11-12.
[3] 孫本清.社會需求與高素質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2,(4):16-17.
[4] 汪家樹.21世紀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的思考[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2):7~11
[5]趙子然.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外語人才發展戰略研究[J].理論界,2006,(12):133~134.
作者簡介
范獻輝,河北省定州市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石家莊經濟學院外語學院。
賀月娟,河北省藁城人,碩士研究生,講師,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