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綜合闡述了近年來稅收改革的內容和相對應的意義。我國稅收制度不斷完善,在農村稅費改革、貨物和勞務稅改革、所得稅改革、財產稅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隨著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階段,新時期對我國的稅收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旨在對新時期我國稅制改革的實施路線進行初步的理論探討,以期為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迅速、全面發展提出政策性建議。
關鍵字:稅制改革;內容;意義;建議
1 營改增
1.1 “營改增”稅制改革的背景
實施“營改增”稅制改革,是由國內外形勢所決定的。從國際形勢來看,當前世界經濟復雜多變。從國內形勢來看,我國面臨著經濟下行和物價上漲的雙重壓力,經濟增速開始放緩。“營”“增”兩稅并存的弊端。1995年至2011年,我國的增值稅和營業稅占稅收總收入,平均達到50.7%。增值稅和營業稅是我國現行稅制結構中,最為重要的流轉稅稅種。1994年我國分稅制改革,確立了“營”“增”兩稅并存的局面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增值稅與營業稅分立并行的弊端日益顯現。因此,我們必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穩定物價。結構性減稅政策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之一,其中“營改增”稅制改革則是結構性減稅的重點。
1.2 “營改增”稅制改革的存在問題
“營改增”稅制改革仍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增加納稅人核算成本和稅務機關征管成本。目前,除小規模納稅人實行3%的征收率外,現行的增值稅稅率實際上有17%、13%、11%和6%四檔。四檔稅率必須要認真核查各種商品和勞務,納稅人在會計核算上的成本必然加大,稅務機關征管稽查稅務的成本也要加大,這樣必然不符合稅收效率原則。第二,無法抵扣勞動力成本。從目前實施辦法來看,對于資本有機構成較低、人力成本較高的企業,稅項點能抵扣較少,稅負減幅較小。可是,第三產業的服務業的特點就是勞動資源密集型,勞動力成本無法抵扣會使部分現代服務業,比如文化創意、咨詢行業等負擔加重,與稅制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馳。第三,加劇中央和地方收入分配矛盾。實行“營改增”稅制改革后,今年一季度上海市的企業,總體減輕稅負超過20億元,其中小微企業成為最大受益者,稅負下降幅度達40%。但是,“營改增”勢必令中央和地方兩級財政相應減少稅收收入、增加財政支出,必然加劇中央和地方收入分配矛盾,從而增加推進改革的阻力。
1.3 “營改增”稅制改革的建議
針對“營改增”稅制改革在試點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以下一些粗淺的建議:第一.分稅制進行徹底改革“營改增”會減少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第二.降低增值稅稅率,控制稅改對物價的影響現在稅制的稅率仍然偏高,為了進一步達到減稅的目的,我們應針對第三產業的服務業,每一個行業進行細分,針對不同征稅項目制定一個合適的稅率。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提早防止“營改增”對價格失控。第三,將人力資本納入進項稅額抵扣范圍“營改增”試點稅制改革引起部分行業稅負不減反增,就是沒有充分考慮服務業的行業特點,導致可抵扣進項稅額較少。
2 消費稅改革
2.1 我國消費稅制的發展現狀
我國現行消費稅制在1994年建立,2008年9月進行了調整。2008年消費稅制調整后,國內消費稅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剔除2009年因稅目調整增長 85.4% 的特殊情況,2010年國內消費稅達6071.53 億元,同比增長27.5%;2011 年國內消費稅達6988.73 億元,同比增長15.1%。從國內消費稅的構成看,成品油、汽車、煙酒等占據很大比重。從消費稅的收入構成看,除汽車、汽柴油等消費稅收入增長較快外,我國國內消費稅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2011 年,我國汽車、汽柴油、輪胎等行業國內消費稅達3318.16億元,占國內消費稅收入五成。加上煙草消費稅收入,兩者所占比重超九成。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結構變化,奢侈品消費市場快速增長,資源浪費和環境保護形勢仍然嚴峻,這對今后消費稅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2.2 消費稅改革的意義
溫家寶總理在 2012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作為我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根本立足點,提出立足四個“著力于”,健全消費稅制的要求。消費稅作為調節產品結構,引導消費導向和保證財政收入的重要稅種,在各國稅收實踐中,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有課征范圍不斷擴大和稅收收入逐步增加的趨勢,做好消費稅改革有著深刻而現實的意義,主要體現在:消費稅體現國家的消費引導。
3 房產稅改革
3.1 房產稅改革的開展
2011年1月28日,上海、重慶兩市率先進行了房產稅改革試點,對房產稅的實施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實踐。總結試點兩市經驗并借鑒國際經驗,我國應開征住房房產稅。 按評估價值作為計稅金額,采用超額累進稅率;對別墅等高檔住宅和兩套及以上住宅,采用起點稅率較高的方式征收房產稅。
3.2 開征房產稅對我國房地產業的影響
房產稅不會對房價產生決定性影響商品的價格很大程度上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由于房地產空間的固定性、土地的稀缺性,房地產價格又不同于一般商品。房地產價格受土地政策、信貸政策、人口、貨幣供應量、可支配收入、匯率政策以及居民對房地產價格的心理預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房產稅的開征對房價不會產生決定性影響。但房產稅在保環節征收,能對投資投機性購房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減少投資投機者囤房數量,增加房屋供應量,減輕房價上漲壓力上能發揮一定的作用,減少房地產泡沫使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使住房從保值增值的工具回歸到本來的屬性中來。
4 我國稅制改革方向選擇
1994 年稅制改革,初步建立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的稅制框架,有力地促進了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進入 21 世紀后的前 10 年,我國稅收制度不斷完善,在農村稅費改革、貨物和勞務稅改革、所得稅改革、財產稅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當前,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階段,新時期對我國的稅收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新一輪稅收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稅收體系,充分發揮稅收調控職能,以促進經濟發展。從長期看,為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我國稅收制度改革應充分發揮稅收制度消除貧富差距的作用,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激勵企業和個人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具體來說實現增值稅和營業稅一體化;消除企業所得稅與個人所得稅征收上存在的重復征稅問題;個人所得稅由分類與綜合相結合征收,過渡到綜合征收;開征社會保險稅;將財產稅培養成為比較成熟的稅系,并成為地方財政的重要稅源;綠化稅制,將森林資源、水資源納入資源稅征收范圍,建立起資源與環境稅體系,實現稅收對環境和資源的有力調節;配合財政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重新調整中央與地方稅收分配關系,解決地方財政資金瓶頸問題;建立起高效、嚴密的稅收征管體系,實現納稅環境整體好轉。
參考文獻
[1]淺談如何看待“營改增”稅制改革 許焱 上海師范大學F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2-0090-01
[2]對我國開征住房房產稅的思考 繆長松
[3]新時期我國稅制改革實施路線理論探討 李 鐵(東北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作者簡介
趙麗影(1991—),女,滿族,內蒙古通遼市人,現為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0級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