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萍
摘 要:隨著數字化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校圖書館也逐漸走向成熟,讀者在信息化、電子化的時代背景下,對信息的需求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在這種新形勢下,作為現代高校圖書館的編目人員,必須具備多方面的能力與素質。編目員必須抓住機遇,改造和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與能力結構,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在時代的進步中找準自己的位置,與圖書館事業一起成長。
關鍵詞:編目人員;素質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學校圖書館的工作是學校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學校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應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相適應,其水平是學校總體水平的重要標志。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的三大支柱之一,圖書館擔負著為全校學生、教職工及科研工作者提供信息服務的重任。
隨著數字化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校圖書館也逐漸走向成熟,讀者在信息化、電子化的時代下,需求也在逐漸增加。圖書館的目錄是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橋梁,圖書館編目人員承擔著文獻信息的組織者、管理者和傳播者的職責,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服務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的工作直接影響到讀者借閱和檢索的效率。
1 圖書館編目工作
圖書館編目工作是把大量分別出版發行的、零散、獨立、無序的文獻資源,進行分類、濃縮、整序, 使之成為有序的過程。這不僅僅是一道具體的工作程序,也是一個思維過程和腦力勞動的過程,它包括編目工作人員的思維、判斷、分析和綜合,使那些經過加工整序后的文獻資源產生了一些新的更便于利用的有價值的信息,從而提高了效用。
傳統圖書館主要以圖書、期刊等印刷型出版物為編目對象,隨著信息環境、 技術環境、 社會環境的變化,文獻信息資源的知識內容和知識體系也隨之產生了很大變化。隨著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出現了多種非紙型的知識載體,如縮微型文獻,視聽型文獻和電子計算機閱讀型文獻。這些非紙質的知識載體文獻資源以及網絡信息資源等,具有存儲量大、 檢索功能強、 傳遞快等優點,也漸漸成為圖書館的館藏資源。編目工作不再是在一個封閉的環境里對館藏文獻進行一般地加工,對新型文獻資源進行分類、加工、編目,給編目員的工作職能帶來了新的延伸。
在這種新的形式下,作為現代高校圖書館的編目人員就必須具備多方面的能力與素質。圖書館在提高服務質量工作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編目人員能力與素質的培養。
2 編目員的應該具備的業務能力
2.1 熟悉編目軟件的使用,并能熟練掌握編目格式規范
現代的編目工作早已擺脫了傳統的手工編目的形式走入了計算機編目,對于編目軟件功能的了解和使用,是對圖書館編目人員的基本要求。編目軟件就是編目人員工作的工具,對于工具使用的熟練度,直接影響著編目人員工作的質量。怎樣充分地利用計算機編目軟件的各種功能,怎樣在不斷升級的軟件中找尋到其變化,是圖書館編目人員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
2.2 熟悉文獻著錄規則
目前中文圖書采用的CN MARC格式,是我國通用的機讀目錄通訊格式。CN MARC作為中國圖書情報界的書目數據通訊標準,格式中設置九大塊,即標識塊、編碼信息塊、著錄信息塊、附注塊、連接款塊、相關題名塊、主題分析塊、知識責任塊、國際使用塊、國內使用塊,編目人員在進行中文圖書著錄時,需嚴格按照格式要求進行著錄,這樣才能把每一種圖書的信息內容全面詳細地揭示出來,為讀者提供多種檢索途徑。
2.3 掌握基本的目錄學知識
目錄學是經歷了一個從一本書的目錄到大量文獻的目錄的轉變過程,現在的目錄學也在從傳統目錄學向數字目錄學轉變。目錄是方便讀者查找文獻的基本途徑,編目人員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紛繁復雜的文獻資源編制成目錄以方便檢索,因此圖書館的編目人員應該掌握一些基本的目錄學知識。
2.4 掌握各種行業標準
編目人員要加強對《中國機讀目錄格式使用手冊》、《中國圖書分類法(第五版)》、《中國分類主題詞表》、《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等一系列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學習,工作中要集中精力,減少誤差,使圖書分編工作達到科學化、準確化、規范化,努力提高編目數據的質量。
2.5 精通MARC格式
MARC是Machine Readable Catalog的縮寫,意即“機器可讀目錄”,即以代碼形式和特定結構記錄在計算機存儲載體上的、用計算機識別與閱讀的目錄。MARC可一次輸入,多次使用,是信息技術發展和資源共享要求的產物。MARC數據最早產生于美國。1961 年,美國國會圖書館開始圖書館自動化的設想,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1963 年,美國國會圖書館組織了在內部工作中采用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可行性調查,1966年1月,產生了《標準機器能讀目錄款式的建議》,即 MARC-1 格式,1967 年提出MARC-2,它是目前使用的各種機讀目錄格式的母本。1969 年開始向全國發行 MARCII 格式書目磁帶,并將 MARCII 格式稱為US-MARC,即美國機器可讀目錄。作為一種計算機技術發展早期形成的數據格式,這一格式在定義時比較充分地照顧到圖書館書目數據在文獻形式描述、內容描述、檢索等方面的需要,表現為:字段數量多、著錄詳盡、可檢索字段多、定長與不定長字段結合、靈活實用、保留主要款目及傳統編目的特點、擴充修改功能強、并能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當今我國的各種業務以與國際上實現資源共享,作為圖書館的編目員,也要熟練掌握MARC格式,以實現中國圖書館編目與國際慣例的接軌。
3 用戶對信息需求的變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用戶對信息的需求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用戶的信息需求由過去的文獻目錄、索引及文摘導航需求不斷向文獻知識導航需求發展。編目工作處在現代網絡信息環境高速發展的形式下,編目員要將業務擴展到對文獻信息資源更深層次的收集、 整理與開發,并按學科或學術的規律進行分類,建立起圖書館的知識導航體系。
在圖書館中,有價值的信息包含在各種文獻信息資源中,也就是說,圖書館的價值在于其館藏文獻資源,只有用戶利用了圖書館中的文獻信息資源,圖書館的價值才能得到體現。但是,如果沒有對文獻資源的分類編目過程,將編目附加值帶到館藏上,文獻資源中有價值的信息也難于檢索。因此,圖書館文獻編目過程是一個增值的過程,編目工作人員編制的目錄是非常有價值的。
4 編目人員應適應社會發展,不斷自我提高
在計算機編目在圖書館中廣泛普及,數字圖書館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圖書館的編目工作早已不是以前的相對獨立的“閉門”編目,而是走向了編目的大融合。現代的圖書館編目人員,不僅要掌握編目的規則,還需要對編目軟件的各種模塊能夠靈活應用,在文獻信息日益復雜的情況下,一些文獻的基本信息很難把握,編目人員就要通過各種網絡資源來幫助理解文獻的信息,因此,編目人員要具有對網絡信息進行采集評價的能力。隨著聯機編目的發展,編目人員也應該對Z39.50 協議更加了解,以達到與其他信息系統正常互聯。
新時期圖書館為編目工作提供新的發展空間的同時, 也向編目員的知識結構、工作能力及學習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在進行思想素質建設和職業道德建設的基礎上, 編目員應重點加強自己的專業知識建設,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基礎知識建設及心理素質建設也是必不可少的。
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組織與控制的新問題與新技術,無疑給編目員帶來了壓力,為此, 每個編目員都必須做好心理調適。首先,編目員要培養對新環境的興趣,網絡技術給編目工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為編目員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服務創造了條件,編目員由此而進入到一個新的更為廣闊的視野,這片視野更富生機與活力。其次,編目員要善于接受新知識、探索新模式。盡管其中的某些新技術接受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編目員要克服這種畏懼心理,畢竟在眾多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中,我們需要了解的只是一些非常基礎的東西,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界面的操作將會更便捷。
只要我們樹立信心,我們完全有能力攻克它們。我們有理由相信,網絡環境所帶來的并不是對傳統編目工作的否定,而是傳統編目的發展和進步。這種發展和進步,必將提升編目員的社會地位,編目員必須抓住機遇,改造和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與能力結構,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在時代的進步中找準自己的位置,與圖書館事業一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國慧,龍凈林,張秀丹.新信息環境下圖書館編目員理想素質及培養.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2(10)
[2]孫昕.圖書館編目增值論.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3)
[3]張冬娘.新時期圖書館編目人員的素質建設.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