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可見圖書本身對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作用。在科技信息引領的網絡時代,圖書仍然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圖書的形態和人們的閱讀方式都發生很大的變化,導致圖書出版和營銷也受到影響。本研究對網絡時代的兩種圖書形態和閱讀方式進行概述,并對電子圖書和傳統圖書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梳理,認為電子圖書雖然對傳統圖書的文化傳播地位提出挑戰,但二者作為統一的文化傳播模式,只要加以融合,就能達到雙贏。
關鍵詞:電子圖書;傳統圖書;閱讀方式
電子圖書是網絡時代催生的圖書新形式,與傳統圖書相比,電子圖書在現實形態和閱讀方式、出版及宣傳銷售方面都占有優勢,然而,傳統圖書仍然占有圖書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很多研究者將電子圖書和傳統圖書作為對立的角色進行研究,卻忽視了二者的共同之處。電子圖書和傳統圖書如何平分天下,協同發展,是圖書研究的新趨勢。
1 圖書形態與閱讀方式
圖書形態指的是圖書的實體表現方式,圖書的閱讀方式是讀者獲取書籍、閱讀書籍的細節內容的概括。電子圖書和傳統圖書在具體形態和能夠提供的閱讀方式上都有巨大的區別。
1.1 傳統圖書形態和閱讀方式
傳統圖書,指的是紙質圖書,不管圖書是小說、詩歌還是隨筆、漫畫,是印刷版還是剪拼或者手寫稿,圖書的基本組成物質都是紙張。通過油墨在紙張上顯示圖書內容,是傳統圖書的基本形態。基于這個基本形態,傳統圖書的閱讀方式是用眼睛去進行閱讀,人們通過接收視覺刺激,了解圖書的內容,然后經過大腦加工,形成對圖書內容的判斷。
1.2 電子圖書形態和閱讀方式
電子圖書是信息科技催生的新的圖書形態,這些圖書的物質實體實際上是一些程序編碼,在手機、圖書閱讀器、MP3、MP4、電腦等電子設備上以電子文檔的形式呈現出來。電子圖書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語音形式的,被稱為“有聲小說”。基于電子圖書的形態,人們閱讀的方式發生了變化,一部分電子圖書的閱讀方式仍以視覺刺激為主,但人們在閱讀工具上有了多種選擇;另一部分電子圖書的閱讀方式則以聽覺刺激為主,為文字閱讀障礙的人群提供了便利。
1.3 電子圖書與傳統圖書的比較
電子圖書與傳統圖書在圖書形態和閱讀方式上均有所不同,為閱讀者選擇圖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舉個明顯的例子,電子圖書未出現前,盲人閱讀只有通過學習盲文然后進行盲文閱讀的方式進行,很多沒有條件進行學習的盲人很容易因為不能閱讀而成為“缺乏知識的人”,而電子圖書的出現,為盲人接觸文化提供了另一種更方便的途徑。
2 電子圖書對傳統圖書的挑戰
盡管傳統圖書仍在圖書市場和圖書館里占據主要席位,但電子圖書的出現仍給傳統圖書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沖擊。
2.1 電子圖書在閱讀方面具有優勢
前文所述,電子圖書的形態是電子文檔,實際上就是“數據”,在信息時代,一張小小的記憶卡可以有至少幾G的存儲量,而這幾G的存儲量,至少可以存儲一個藏書量超過500本的私人書房那么多的書籍。一本200頁左右的平裝圖書的重量有500g左右,500本書籍重達250KG,而一張記憶卡片和一個電子書閱讀器,最重也不會超過1KG。一些資深的閱讀者喜歡隨身攜帶書籍,紙質書籍要占用很大的空間,而且由于重量的原因并不容易攜帶,而電子書籍在攜帶方面有很大的優勢。想要閱讀紙質書籍,最好的環境是坐下,在光線較為合適的地方閱讀,而閱讀電子書籍對光線沒有要求,即使在人流擁擠的交通工具上,閱讀者只要將耳機插入閱讀器,播放有聲書籍,就可以實現閱讀目的。
2.2 電子圖書在銷售方面具有優勢
傳統的紙質圖書根據圖書出版社、圖書包裝、圖書出版年代的不同,在圖書售價上有很大區別。那些比較早出版的限量版優質圖書十分具有收藏價值,市場售價相當昂貴,而那些近期出版、包裝簡單的暢銷書,普通一本的售價只有幾十塊錢。雖然傳統圖書的售價并不高,但是與電子圖書相比還是“貴”。即使在舊書攤和二手書交易市場上購買紙質書籍,也需要花掉至少幾元錢,而在電子圖書市場里,花幾元錢可以買一本最新出版的暢銷書了。電子圖書因為不需要印刷和紙張的成本,因此在售價方面更具有優勢;另外,電子圖書的購買是即時性的,閱讀者如果想實現傳統圖書的即時性購買,只有親自去書店,雖然網絡時代催生了電子商務,使閱讀者可以足不出戶購買圖書,但紙質圖書到達閱讀者手中需要一定的運輸時間。電子圖書則不然,無論是在實體書店還是在網絡商店上購買,閱讀者都能夠在付款之后馬上獲得所需要的書籍,無需進行等待,這種購買方式使閱讀者的閱讀需求得到及時的滿足。
2.3 電子圖書在文化傳播方面具有優勢
圖書出版和銷售不僅是盈利性的社會經濟行為,實際上也是文化傳播的一部分。作家通過寫作表達某種思想、敘述時代的某些值得紀念的事情、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而閱讀者通過閱讀又形成某些看法,這是作者與讀者進行思想交流的過程。社會鼓勵人們“多讀書、讀好書”,實際上就是在鼓勵人們多進行思想交流,以促進社會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因此,以圖書的社會職能為評定電子圖書和傳統圖書的標準,我們能夠明顯看出電子圖書在文化傳播上的優勢:一方面,電子圖書本身是信息數據,本身具有數據傳播的特征,在傳播方式上更加多樣化,傳播速度更快捷。例如,閱讀者在購買電子圖書之后,可以將圖書通過郵件的方式發送給更多的朋友,和大家一起分享閱讀的樂趣,這種傳播可以是跨時空的、不定時的,一對多的傳播。傳統圖書只有“借閱”這一種傳播方式,相比之下,電子圖書在傳播廣度和傳播效率上更為突出;另一方面,電子圖書本身的“數據信息”形態就是社會文化發展的寫照,是在時代背景下,應人們的閱讀需求而發展出來的圖書形態,它本身的發展就是文化傳播和發展的過程和結果。這是紙質圖書所不具備的社會職能,是電子圖書獨特的文化屬性。
3 電子圖書與傳統圖書的融合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電子圖書相較于傳統圖書的各種優勢,但這并不代表以后的圖書市場會由電子圖書獨霸,紙質圖書也不會退出人們的視線。尋求電子圖書和傳統圖書之間的融合,是圖書發展的主要趨勢。
3.1 閱讀方式的融合
電子圖書雖然在閱讀方式上具有優勢,但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閱讀者常年的閱讀習慣是不容易改善的。資深的閱讀者對紙質圖書有著“收藏”的情節,即使閱讀過電子書,只要覺得書籍值得收藏,他們還是會想方設法將圖書收在自家的書架上,因此,建議那些只以單一形態出版的書籍,要考慮到閱讀者的“收藏需要”,將兩種圖書形式兼顧出版;另外,使用電子設備閱讀書籍,雖然十分便捷,但是對人的視力有所傷害,電子設備本身的輻射量很大,對人的身體健康有所損傷,電子書閱讀設備生產商在開發新產品的時候,還是在力圖將設備的大小和視覺舒適度調整到閱讀紙質書籍的程度。可能未來的電子書閱讀設備給人的視覺感受和閱讀紙質書籍一樣,只是書籍被“壓縮”到一個輕薄的設備上而已;電子書的“周邊服務”方面應該借鑒紙質圖書,很多資深的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記筆記或者對文章的某一段內容給予評論。當閱讀紙質書籍的時候,筆記和評論可以在書籍的空白處,使用一支筆完成,電子書籍在這方面顯得十分不足,閱讀者和書籍之間缺乏“交流”,如何體現“書籍筆記”,是電子書未來發展需要考慮的。
3.2 宣傳和推銷的融合
相同內同的電子圖書和傳統圖書應該實現統一的宣傳和推銷,這是目前圖書出版商和圖書零售業應該注意的。既然越來越多的閱讀者接受了電子圖書的形態,而對紙質圖書還存在著閱讀情節,那么,從消費者的閱讀需要角度分析,電子圖書和紙質圖書的市場需求量實際上是一致的。單純注意到電子圖書的巨大利潤和廣闊的市場前景而忽視了傳統圖書的宣傳和推銷,對圖書市場的發展來說并不科學,也不客觀。很多圖書館因為傳統圖書存有量巨大而忽視電子圖書的閱讀群體的廣泛性,而不進行館藏圖書內容改革,也不進行讀者借閱服務方面的改革,對文化傳播也極為不利。因此,在圖書流通的各個環節中,都應該注意電子圖書和傳統圖書的結合,要做到即發揮電子圖書的時代特征,又保證傳統圖書的市場需求得到滿足;即提供紙質圖書的借閱服務,又滿足讀者對電子圖書的閱讀需求。
3.3 文化價值的融合
電子圖書相較于傳統圖書在文化價值方面頗具優勢,但并不是說傳統圖書在文化價值方面不如電子圖書,從傳播途徑上看,傳統圖書仍是目前大多數公共圖書館藏書的主要形式;以閱讀圖書人群的總量來看,傳統圖書的流通量仍大大高于電子圖書。正如電子圖書是網絡時代文化的代言,紙質圖書在中國文化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也并非電子圖書在一朝一夕可以取代的——造紙術和印刷術仍值得中華民族為祖先的智慧而驕傲,但信息科技起源于美國。因此,無論是電子圖書還是傳統圖書,在文化價值上并沒有高低之分,在文化發展和傳承方面,二者的價值是相同的。
4 總結
綜上所述,電子圖書與傳統圖書在圖書形態和閱讀方式上均有很大不同,但無論是哪種圖書,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實現文化的傳播,圖書的來源和作用于社會的結果并沒有發生本質上的變化。即使電子圖書在存放、銷售和傳播方面比傳統圖書更具有優勢,但是只要將電子圖書與傳統圖書的閱讀方式、宣傳和推銷的方式進行融合,同時重視二者的文化價值的融合,就能為圖書出版界帶來雙贏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劉秉文,佟 巖,陳 光.電子圖書對傳統圖書的沖擊和挑戰[J].醫學信息,2003(06).
[2]周艷紅.電子圖書對傳統出版的沖擊及應對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2012(03).
[3]方 文,傅 平.電子圖書與傳統圖書之比較[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10).
[4]胡 平.電子圖書不能取代傳統圖書[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7(09).
作者簡介
賈媛(1987-),女,漢,大學本科,助理館員,圖書館專業,河南省濮陽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