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偉
摘 要:在建設高校教育電子政務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工作,以網絡為基礎,以需求為導向,建立電子政務系統,逐步實現教育系統辦公自動化,提供校際間資源共享的平臺,促進管理決策科學化和提高公共服務電子化水平。
關鍵詞:電子政務;層次結構建設
教育電子政務是國家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包括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電子政務和各級各類學校的電子校務,如財務管理系統、教務管理系統、學生管理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等內部辦公系統,又包括網絡教學系統、網絡視頻會議、網絡信息交換等業務系統,還包括門戶網站、學生就業信息服務、學歷認證服務等公正服務系統。
1 高校電子政務平臺關鍵技術
(1)開發架構的選擇。高校電子政務平臺各種功能的實現,在技術選擇上要注重實用性、協同性、安全性、穩定性和開放性。J2EE是一種利用JAVA2平臺來簡化企業解決方案的開發、部署和管理的復雜問題的體系結構,基于J2EE標準的組件技術,提高了可重用性,便于系統的移植。高效的中間件技術,使得業務邏輯與數據層、界面層相互隔離,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和穩定性。同時,結構清晰,開放性好、安全性高。
( 2 )基于X ML 的數據標準。可擴展性標示語言X ML 繼承了SGML可擴展性和文件自我描述特性以及強大的文件結構化功能,具有數據信息的可擴展性、文件內容與顯示分開的顯示的多樣式、自描述性、平臺獨立性等優點。在電子政務平臺中,具體應用其基于XML格式的導入導出、系統配置、數據交換、數據呈現等。
(3)電子政務系統的工作流技術。工作流是用來描述業務流程的,工作流管理系統(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WfMS)為規則與過程自動化提供了有效的實現平臺。在最高層上,WfMS包括模型建造及運行兩大階段,提供三個方面的功能支持:建造功能對工作流過程及其組成活動定義和建模;運行控制功能在運行環
境中管理工作流過程,對工作流過程中的活動進行調度;運行交互功能指在工作流運行中,WfMS與用戶及外部應用程序工具交互的功能。
2 建設的結構層次
高校電子政務建設的基本模式是要打造一個包括網絡、管理和資源平臺三層架構體系的平臺,這個平臺要具有開放性和共享性。
2.1 現有網絡基礎上實現辦公自動化
伴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高校已基本建成了校園網,校逐漸具備了辦公自動化的軟硬件基礎。不過現階段的辦公室尚未真正實現無紙化辦公,僅僅是辦公物品的電子化。要實現無紙化辦公,這就需要需要利用辦公自動化系統實現信息的瞬間傳遞。
2.2 基于B/S 模式的高校信息門戶系統平臺
高校信息門戶平臺通常是講同組織結構和數據庫來源的多個分散信息進行整合,然后再通過統一的入口訪問,使得信息的訪問、傳遞和協作能夠在一個集成化的環境完成。該平臺以瀏覽器的方式對外向用戶展開,對內面向高校廣大師生提供重要信息,能夠向登陸的每個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實現資源的查詢、搜索和共享。
基礎平臺:提供基于網絡和主機系統的基礎服務,集成了各個應用系統和程序,為用戶提供系列化服務,促進各應用程序間的數據共享,基礎平臺包括用戶管理與認證、權限管理、數據交換、信息發布與檢索、網絡管理、工作流管理、網上支付等服務。
應用系統:應用系統是校園內教學、科研、學生管理、人事、財務等各種業務相關的系統,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合理流動。各個業務系統的設計和實現可以相對獨立的進行,可根據需要分階段完成,提高開發速度和效率。不同應用系統之間如需互訪的話,需要遵循應用集成的標準,通過基礎平臺提供訪問接口。對于那些只是數據共享,而無需同他應用系統之間進行互訪的,通過基礎平臺的數據中心就可以完成了。
門戶系統:處于各類應用系統之上,是高校電子政務的窗口。個性化門戶為用戶提供了統一的使用界面,在系統進入后可獲得同權限相符的各項業務。并且還能將用戶本人常用的應用系統、文檔目錄燈儲存在個人空間中,還可以根據不同角色設置不同的辦公桌面,使用相應的應用系統。信息通過門戶平臺展現給客戶。
2.3 實現區域間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第一步是高校電子政務一站式,其次,在這一平臺上進行的下一步的發展目標就是提出更高層次的拓展----區域高校間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伴隨著跨平臺的應用服務在互聯網上不斷發展,特別是技術上將“Web service”概念引入后,網上Web service服務越來越多,軟件的可以復用對象也漸漸增多,因而重復開發的成本降低了,這促進了由不同語言編寫的并且操作系統也不同得各軟件之間的交互,減少了系統軟件環境、硬件環境和通信環境之間相互依賴的程度。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兼顧了對對舊系統舊數據的兼容,采用改良的整合方式,同意用戶身份、核心數據、以及門戶展現,構建好平臺后進行集成;另一方面則是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不同高校還可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想要的建設規劃,并根據人力、物力、財力的不同,采取分步走的方式,并且制定好每個階段的建設目標。通過合理分布業務,劃分功能,共同建成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一個區域大學校。在區域間高校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二次開發,促進用戶在二次開發平臺上能夠依據業務的變更很容易就可以進行個性化定制開發,提供給現有的業務軟件接口,以確保用戶在將來能夠根據自身需要,靈活的升級軟件和擴容系統。并可以把各種信息都集成到現有的軟件中,使新舊系統間和各大高校間的信息更新統數據導入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參考文獻
[1]谷斌. 關于電子政務的發展階段模型的研究 《現代情報》 2008-03-25.
[2]劉丹. 用Java語言實現電子政務中的數字簽名 《計算機安全》 2008-09-15.
[3]葛召華. 電子政務系統中移動辦公的實現方法. 《山東水利科技》2007年10期.
[4]陳開慧. 基于電子政務平臺的政府決策支持系統設計 《玉林師范學院學報》 200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