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彪
摘 要:“經濟發展、電力先行”,電能作為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最直接的能源,要在張家口市整體經濟社會大跨步邁進的形勢下保持電網領先的優勢就要緊抓規劃工作。張家口供電公司在切實了解現狀,明晰未來發展趨勢的前提下,科學有序的開展規劃工作。依托張家口市建設“全面規劃、重點建設、滾動發展”的基本原則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不斷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2010-2013年間以大規劃的思想為指導,努力的做到項目有據可依、經濟合理、逐年實施、適度超前;建立日常化的基礎數據整理、發現問題、規劃項目、儲備項目、項目報批、解決問題的良性循環。使地方經濟建設免除后顧之憂,提升供電企業整體運營水平,建設一流的配電網絡,最終達成了社會與企業雙贏的良好局面,持續助推張家口經濟建設。
關鍵詞:電力;規劃;經濟
1 專業管理目標描述
1.1 專業管理的理念和策略
發展策劃部發揮規劃龍頭作用,建立配網規劃編制管理機制以及滾動調整機制,以儲備項目庫為連接平臺,完善上級電網規劃和地方經濟發展規劃有機銜接,按照地方負荷對電力發展的需求,增強電網建設投資的合理性,關注及滾動調整電網項目的建設時序。同時通過各專業部門及運行單位的深度參與、客戶申請負荷需求以及片區發展規劃,大力實施差異化的配電網規劃,不斷強化配電網規劃建設管理,統籌各級電網協調發展。
配電網規劃管理需要供電企業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生產營銷調度數據共享,搭建良好的溝通平臺,實現數據采集、分析、針對問題制定措施、執行、數據追蹤反饋、糾編等一體化流程。同時務必與當地政府發展規劃相一致,并適度超前,使配電網規劃納入地方經濟發展總體規劃。
1.2 專業管理的范圍和目標
配電網規劃管理涵蓋了110千伏及以下電網結構、供電設備,以建設結構科學合理、設備技術先進、網架安全可靠的電網為目標,切實滿足當地經濟發展用電需求,真正實現經濟發展、電力先行。
張家口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高度重視配電網差異性規劃工作,確定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和諧電力、服務和諧社會為宗旨,堅持技術先進、經濟合理、重點突出的原則”,在普遍提高配電網規劃標準的基礎上,采用差異化配電網規劃理念及建設標準,合理劃分供電區域,滿足各類供電區域不同可靠性需求,提升張家口供電公司管理精益化水平,提高配電網效率效益的重要舉措。
張家口供電公司大力實施差異化的配電網規劃。根據張家口地區特點,考慮可靠性需求、用電負荷發展、負荷性質、重要用戶構成、變電站供電范圍的完整性、與地方規劃有效銜接等重要因素,將張家口地區進一步劃分為B、C、D三類供電區域,綜合考慮經濟發展的差距、城鄉村之間的差別,制定各類供電區域的差異化發展的目標網架和建設標準,并以此為依據指導不同供電分區的未來規劃方向及規劃重點
2 專業管理的主要做法
1、強化基礎管理,做好基礎數據采集分析工作,基礎數據的采集是做好配電網規劃管理的基礎,為明確各部門職責,張家口供電公司自“三集五大”體系改革后就編制并發布了配電網規劃基礎數據報送制度,明確了配電網最高負荷數據包括每條110千伏及以下線路最高負荷又電力調控中心每月定期采集報送。每月電網電量包括110千伏及以下線路電量、線損由營銷部(農電工作部)每月定期采集報送,客戶服務中心每月整理用戶報裝送電情況以及新增用戶報裝情況。運維檢修部每月整理各類電壓合格率及供電可靠率情況,以上數據每月定時報送至配網規劃管理人員,由規劃管理人員進行匯總、分析負荷較高且線路最大負荷利用小時數偏高的線路,是否存在滿載過載情況,校核用戶報裝容量較大線路的承載能力。線損及供電電壓合格率偏低,供電可靠性偏低的線路是否是電網結構問題。
2、加強協作溝通,搭建良好的溝通平臺,為保證各部門之間協作、信息共享,張家口供電公司每月上旬召開一次生產調度協調會,由主管副總經理組織,運維檢修部、電力調控中心、營銷部(農電工作部)等部門參加,在協調會上,由規劃人員通報上月配電網規劃數據分析結果,主要包括:(1)線路滿載、過載問題;(2)報裝用戶集中線路承載能力校核結果;(3)供電質量存在問題的線路。針對問題,各部門集中討論,制定出相應措施并落實責任人。對確屬電網設備問題,編制大修技改計劃進行整改。對確屬電網結構問題,編制基建計劃,進行線路新建及改造。若分析以上問題不屬于設備問題,屬管理方面問題,落實管理部門責任制,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時間,并在下次生產例會上進行匯報,做好工作追蹤。
以上工作協調會平臺的搭建,為各部門之間數據共享提供了平臺,明確問題整改措施及落實責任部門,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及相互配合氛圍,為配電網建設健康有序發展夯實了基礎,實現了基建、運維檢修部、營銷部(農電工作部)、電力調控中心有序溝通、協調發展。實現了配電網規劃建設的良好循環。
3、制定切合當地實際的電網建設技術標準,避免重復投資。對城區、開發區及工業園區主干道電力線路均采用不小于240平方電纜,結合道路建設提前預埋電力管道,避免重復破路,重復施工。對城區及經濟較發達的鄉鎮新建環網柜、電纜分支箱及箱變,積極推廣智能化一體式線路柱上開關。
4、張家口供電公司努力實現市區智能配電網示范區網架建設,在配電網現狀網架結構分析的基礎上,開展智能配電網示范區典型供電模式研究,張家口市城市配電網示范區范圍:東起茶榆路,西至西苑路,南起站前大街,北至盛華大街,項目區域總面積約11平方公里。在示范區內,配電網在現有基礎上進行相應設備改造和部分線路新建工程,形成“19線9環網”網絡結構,其中包括“兩供一備”單環網1個,滿足重要區域及大面積區域供電需求。本配電網示范區項目中,共涉及變電站5座,計劃接入259個終端設備,包括2座開閉站、52面環網柜、14臺柱上開關、34臺箱式變、83套看門狗設備、74臺柱上變壓器設備。項目最終示范區內所有開閉站、環網柜、主干線聯絡開關實現“三遙”功能,一般性節點實現“兩遙”功能的目標。
5、緊密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做好配電網規劃工作,電力發展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電力規劃必須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及時掌握當地招商引資基本情況,才能有的放矢、有條不紊的展開。主要做法如下:
(1)與政府加強溝通,成立以主管市長為主任,公司經理為副主任,規劃局、土地局、水利局、交通局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電網建設領導小組,加強各部門聯系,及時與政府溝通,取得政府支持,為配電網規劃建設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2)參加政府定期召開的招商引資項目準入會,及時掌握招商引資企業發展規模、發展方向、電力需求,為用戶接入電力系統及早制定供電方案。對項目準入但存在供電薄弱問題的在會上提出建議,及早引起政府重視。
(3)利用政府行政服務中心不定期組織的項目用地征求各部門意見協調會上,了解項目建設位置,產品性質、用電容量及用電時間等詳細用電需求,制定項目用地出讓前電力設施建設意見,為今后項目建設用電及相應電力基礎建設奠定基礎。
(4)結合電力項目前期工作(征求各部門意見),及時與規劃局溝通,熟悉當地政府發展規劃及局部區域規劃,如城鎮體系規劃、城鄉統籌規劃、當地政府發展總體規劃、重點開發區、工業園區規劃等,及時掌握地方規劃發展方向,行業布局,為編制配電網規劃做好基礎工作。
3 專業管理所取得業績
張家口供電公司完成2013年-2020年配電網規劃滾動修編工作,第一次導入發展策劃部、經研所、各縣供電分公司等部門聯動工作模式,市場需求調研更加深入,項目入庫管控更加有效。開展“短期電網規劃支撐電網建設年”調研報告編制工作,夯實近期電網規劃基礎,提升電網發展項目規劃精度,前瞻性謀劃2014-2016年電網建設年的規劃部署,也為公司走訪各(區)縣政府提供背景支撐。
張家口供電公司完成2013年-2020年配電網規劃滾動修編工作,第一次將發展策劃部、經研所、各縣供電分公司等部門進行集中辦公,充分發揮“大規劃”體系優勢,精心組織,超前謀劃,克服了時間緊、任務重、標準高、要求新等困難,僅用36天提前完成2013-2020年配電網滾動規劃工作,總報告、分析報告及專題報告編制比預定節點計劃提前8天完成。采用集中辦公模式可以相互交流,有問題很容易就地解決,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能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4 評估
經過近幾年大規模的建設,張家口供電公司城區范圍內的配電主干線路纜化率現已達到38.8%以上,纜化率在冀北五市內名列前茅。通過規劃與現狀緊密結合、對現狀問題的明晰分析、不懈的改正,使我公司從根本上解決配電網卡脖子線路和城市供電線路走廊緊張的現狀,優化城區電網結構,實現配網自動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完美地體現了政府與電力企業的雙贏合作。
5 改進
加強人力資源配置,現人員配置方面機關本部做到了專項專人負責,但在區(縣)分公司一級負責配合規劃編制的人員基本有兼職人員負責。對于5年一次的規劃編制尚能滿足要求,但對于常態化的資料整理、新型的工業園區分析及滾動修編的要求有所欠缺,建議可增設轉崗專人進行對口管理、對口負責;將規劃工作做到全口徑常態化管理。大力推進“專業規劃”,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規劃人員分工。電力經濟研究所是一種相對合適的實現方式。使管理、編制、計算人員進一步專業化、集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