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娥 (海南省農墾那大醫院,海南 儋州 571700)
舒適護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會上達到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是圍繞手術這一特定時期,針對手術和麻醉對患者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亂而采取的各種護理措施。近年來,人性化服務理念的提高并隨著現代護理學科的發展,我們把舒適護理與手術室護理相結合,運用于患者,使其愉快地接受手術,減少了他們對手術的恐懼心理,現將我院手術室近期開展的舒適護理的調查與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普外科曾于2006年~2008年在我院行手術治療過,2009年1月~2011年6月再行擇期手術治療的患者50例,年齡32~64歲,其中男28例,女22例。氣管插管全身麻醉11例,脊髓麻醉39例。文化程度分布:小學及其以下31例,初中12例,高中5例,大專以上2例。
1.2 方法
1.2.1 訪談調查:術前采用訪談法收集患者對前次手術的手術室整體護理的滿意度及不滿意的原因,見表1。并了解患者需求的情況,見表2。術后采用同法收集患者對手術室實施的舒適護理的滿意度。調查內容包括:手術前后訪視及術中護理。

表1 整體護理滿意度低的主要原因

表2 患者需求情況
2.1 術前訪視的舒適護理:手術前一天的下午,手術室護士到病房做一對一的術前訪視。查閱病歷,收集與患者有關的疾病信息,包括對疾病的認識水平,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發育狀況;一般社會經濟狀況、生活史、職業、宗教信仰、社會地位、性格特征等,患者的文化程度、有無感染史、有無肢體活動障礙、有無義齒、金屬植入物、女性是否在月經期,其他如生活習慣、有無吸煙、飲酒史以及對手術的了解程度,特別詢問對上次手術室護理不滿意的方面。全面收集患者的信息,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和傾聽需求還有助于提高護士的護理質量[1]。要求病區護士應用術前用藥時使用手術室16#套管針輸液并帶至手術室。術前訪視時,護士首先向患者介紹自己,指導患者晚餐進食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忌吃辛辣的食物,禁止進食飲水的時間,講解手術及麻醉的基本知識、麻醉方式、手術體治療成功的病歷,術中可能經歷的感受,叮囑術前的注意事項,如囑咐患者術前晚清潔全身皮膚,術晨刷牙保持口腔清潔,不涂口紅,不戴金器和義齒,更換手術服時不穿內衣等。對失眠較嚴重的患者要告知醫生必要時給促進睡眠的藥物。告知手術的臺次按排及預計時間,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并指導放松情緒的技巧,如精神分散法、控制呼吸法、靜坐法、肌肉放松法或觀看小品、相聲以消除其緊張心理。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和被關心,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以適應手術的需要,順利接受手術[2]。
2.2 麻醉手術中的舒適護理[3-4]
2.2.1 營造手術舒適的環境:術日患者被接至術前等候區時及時進行心理安撫,主動介紹麻醉師及手術室環境,播放輕音樂,緩解患者緊張情緒。保持手術間溫度在24℃ ~26℃,濕度50% ~60%,光線明亮,配上優雅的背景音樂,手術床單、被套、推車罩單是潔凈的,呈墨綠色,視覺上感覺很舒適,手術床、推車性能良好,保證接送患者安全、平穩。
2.2.2 麻醉配合時的舒適護理:面帶微笑熱情迎接患者入室,入室后護士要陪護在身邊,用鼓勵性、安慰性的語言溝通,協助麻醉師擺好體位,在椎管內置管時,穿刺針較粗,穿刺時后背有酸脹感,這都是正常的,囑患者不要亂動,有利于麻醉穿刺成功。鼓勵患者主動說出不適感覺,并加以解釋。進行全身麻醉誘導及麻醉復蘇時對患者進行身體約束時應耐心解釋并陪護在患者身邊,以防發生意外傷害。
2.2.3 做好手術中體位的護理:擺放體位時耐心解釋并隨時詢問患者是否有不適感并適當襯墊。除了按手術要求擺放外,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平臥時,手臂不可外展過度,測量血壓的手可用中單包在身旁;截石位時,托腿架要調節好高度和外展度,老年人外展度不宜太大,以免骨折;四肢有畸形的,在關節下墊軟枕,要保持其功能位置。
2.2.4 做好生理舒適的護理:手術時要注意給暴露在外的皮膚蓋上布單保暖;消毒時,防止消毒液流至眼睛;如有嘔吐,囑其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嘔吐物,潔凈患者的面部;手術時間較長時的輸液輸血采用輸液加溫器,讓進入體內的液體與體溫接近,減少溫度過冷對機體的刺激;留置導尿管時,應在麻醉起效以后10 min,同時尿道注入2%利多卡因3 ml和石蠟油2 ml進行局部麻醉和潤滑后方可操作,可以減少插導尿管給患者造成的尿脹、尿痛等不舒適的感覺[5],插管時動作輕柔,并遵守無菌操作;術前常用腺體分泌拮抗藥物,會使患者感到干渴不適,為使患者舒適,可用棉簽濕潤口唇;全身麻醉患者插管前用石臘油充分潤滑導管,并用四環素眼膏涂抹眼部以防止結膜干燥;術中測血壓肢體在測壓間歇期間松開袖帶,并給予按摩;對于手術時間長而非手術的肢體應2 h給予輕微的活動和按摩。手術結束時,用溫鹽水擦拭凈患者皮膚上的消毒液及血跡,為其穿好衣褲,加被保暖。
2.2.5 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6]:多數患者入手術室是清醒的,會有焦慮、急躁等心理,筆者應給予患者安慰體貼,盡可能地減輕思想苦悶,積極配合手術,我們可以輕輕用手撫患者的頭部,患者會感到安慰,將暴露的隱私部分及時蓋住,避免患者因怕羞而不安。術中不高聲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語,適時對術中特殊情況如電鉆,監測儀,輸液泵等發出的聲音耐心解釋。如果患者的術中病理切片結果是不好和惡性的,我們要注意不讓患者知道病情,以免焦慮和恐慌。
2.2.6 手術中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準確及時地執行醫囑,如遇到生命體征異常時,一定要沉著冷靜地處理,切忌不要大聲說話,怕引起患者的緊張。
2.2.7 手術結束后搬運患者時的護理:手術結束后推車要靠床平穩,各種引流管、引流袋、輸液管要妥善放置,防止導管脫出,四人平穩地將患者抬至推車上,將干凈的蓋被蓋在患者身上,防止著涼,在護送途中,密切觀察患者的面色和神志,并囑患者術后的注意事項。
2.3 術后隨訪的舒適護理:手術后第2天,手術室護士到病房做術后訪視,要求護士儀表整潔,言語親切,溝通講究技巧,通過交談,了解患者術后的心理狀況,鼓勵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詢問是否下床活動,講解術后下床活動的意義,有利于傷口的愈合,詢問傷口是否疼痛,及時與麻醉醫生和手術醫生聯系,將疼痛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向患者及家屬征求滿意度及需改進的方面。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復。
將舒適護理運用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醫務人員微笑的服務,關切的眼神,溫柔的話語,能使患者在接受手術時感受到舒適與親人般的溫暖,對手術充滿了信心,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從而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并增加了術后獲得最大程度功能恢復的可能性。因此,運用舒適護理衡量是否為患者減輕手術帶來的不適,是衡量醫療護理服務水平的有效標準。把為患者提供舒適護理融入“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手術室整體護理中,不僅補充完善了其內涵,而且給手術室護士提高業務素質帶來了新的動力,也進一步提高了護理服務的質量。
[1]梁秀武.人文護理在術前訪視患者中的實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0,8(5):126.
[2]姜乾余.醫學心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11.
[3]姜壽葆.外科護理學[M].第4版.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65.
[4]張石紅.圍術期患者舒適護理的管理[J].護理學雜志,2005,20(8):53.
[5]張 露,孫建萍,曹文靜,等.術前導尿時機對擇期手術患者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8):76.
[6]曾 琦.外科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華臨床護理月刊,2006,3(2):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