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鳳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二部心內科,吉林 長春 130031)
目前,醫院在進行胸腔穿刺時都在努力追求更加人性化,而胸腔穿刺可能使患者產生痛苦,且穿刺具有一定的風險,患者常常會產生精神緊張、抑郁及焦慮等情緒,并可能導致患者頭暈、面色蒼白、出汗、心悸、胸部壓迫感或劇痛、昏厥等胸膜過敏反應[1]。有文獻報道[2],60% ~80%的手術患者存在手術前的焦慮心理,患者因術前過度焦慮引發血壓升高,增加了手術風險。舒適護理理論研究證明患者在生理內在需求中把無痛放在需求首位;心理舒適需求中服務態度始終是患者首選[3]。合理化的新護理策略,可解決患者的各種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胸腔穿刺時所采用的新的護理策略與常規的護理方案進行比對,從而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現將方法和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0年1月~2010年10月來我院住院治療需要做胸腔穿刺的患者214例,其中男116例,女98例,年齡14~63歲,平均43.5歲。病程最短5 d,最長37年,平均11.3年;合并肺癌6例,心力衰竭2例,肺炎3例。所有患者在體重、血壓、心臟功能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將214例需要做胸腔穿刺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7例,觀察組采取新護理策略,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并就護理的綜合效果對患者的療效及滿意度進行調查統計,進一步分析我院對胸腔穿刺患者護理策略中的不足,幫助我院提高胸腔穿刺患者的相關護理水平和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
1.3 統計指標:采用新版的SCL-90量表進行相關項目的記錄,評估分數1~5分。1分:患者的感覺良好,無該項相關癥狀;2分:患者能夠潛在的感受到該項癥狀,感受較輕微,無明顯影響;3分:患者能夠感受到該項癥狀,對患者的影響較為明顯;4分:患者能夠自覺地感受該癥狀,并且感受強烈,該癥狀對患者的影響較為嚴重;5分:患者的該項癥狀感受極為強烈,對患者的影響十分嚴重。
1.4 相關護理措施:新護理策略在胸腔穿刺中的應用:①保證每位患者在進行胸腔穿刺前給予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導;②對于疾病嚴重的患者,臨床給予足夠的支持,可以考慮對其優先進行胸腔穿刺;③在對每位患者進行胸腔穿刺時,盡可能的讓其單獨一人接受檢查,排除其他人員的干擾;④所有護理人員要合理安排患者的檢查時間,以減少患者不必要的等候;⑤所有患者進行胸腔穿刺后,給予適當的康復指導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正確理解疾病,以積極的態度來迎接治療;⑥開展一些人性化的服務,如在危險的地方放置警示牌,以示警戒,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可在衛生間安排座便式馬桶等。
1.5 隨訪記錄:對于214例胸腔穿刺患者的基本病情給予詳細記錄,并在出院后對患者的各項評估指標以及患者的滿意度做定期隨訪,隨訪時間為1~15個月,平均7.5個月。其中有效隨訪206例,失訪8例。
1.6 統計學方法:對本組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t檢驗,而對于各組間差異的異質性采用χ2檢驗,兩種檢驗水準為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SCL-90得分比較:胸腔穿刺后觀察組患者較對照組在抑郁、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偏執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胸腔穿刺后患者SCL-90中得分的比較(,分)

表1 胸腔穿刺后患者SCL-90中得分的比較(,分)
組別 例數 抑郁 焦慮 強迫癥狀 人際關系敏感度 敵對 偏執對照組 107 1.50±0.54 1.39±0.41 1.61±0.57 1.64±0.521.49±0.55 1.42±0.56觀察組 107 1.24±0.36 1.25±0.45 1.28±0.42 1.17±0.31 1.15±0.24 0.12±0.2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對不同護理滿意情況比較:胸腔穿刺后,觀察組患者較對照組在工作態度、生活指導、飲食指導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滿意度較高。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于不同護理滿意度的比較情況(%)
2.3 隨訪結果:對214例胸腔穿刺患者的隨訪結果進行分析,發現共有17例患者在出院后再次發生氣胸、出血、繼發感染等情況,其中,觀察組2例,對照組15例。
胸腔穿刺常用于檢查胸腔積液的性質、抽液減壓或通過穿刺胸膜腔內給藥[4],其具有簡便、費用低及易接受檢查等優點。此技術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胸腔穿刺作為一種臨床胸腔檢查直接、可靠的方法已成為診斷胸腔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胸腔穿刺可能造成患者的痛苦,加上檢查本身既有一定的風險,患者常常會產生精神緊張、抑郁及焦慮等情緒。因此操作前診斷各種可能心理狀況并實施護理措施,以幫助患者緩解各種情緒顯得尤為重要。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醫療護理條件的提高,社會對于護理的要求也同樣在提高。收集所有患者的護理需求,并進行分類、統計、討論,探討新的護理策略來滿足患者做胸腔穿刺時的護理要求,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是評價我院改進護理策略成功與否的標準之一。筆者根據患者行胸腔穿刺時的特點,結合相關文獻,提出新的護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所有護理人員在患者行胸腔穿刺前,應對各項基礎護理工作進行準備,患者所處的病區要定時進行清掃;②所有護理人員要以患者為中心,全面樹立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重要觀點[5];③注重團隊協作,合理分配護理工作,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強,全面性廣的綜合護理,以提高護理質量;④所有護理人員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對患者要采用微笑服務,努力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⑤對有效的護理方法進行總結,并進行研究,以改進護理人員的護理策略。新的護理策略的使用,首先豐富了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與技能,改進了護理模式,以團隊護理取代個人護理,顯著提高了患者的護理質量,同時開展微笑服務[6],激增進了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信任感,也有助于對患者進行積極的治療。新的護理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同時也有助于患者家屬對突發情況的理解,為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打下基礎。
[1]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567.
[2]董 艷,王建華.冠脈搭橋患者術前焦慮狀況分析與護理措施[J]. 進修雜志,2008,23(12):1138.
[3]李亞靜,王素婷,李慧芳,等.舒適護理理論的臨床研究進展[J]. 護士進修雜志,2004,19(6):498.
[4]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566.
[5]強 蓀,趙 玉,杜日映,等.典型心房撲動的經導管射頻消融治療[J].中國心臟起搏與電生理雜志,2002,16(1):37.
[6]劉美想,史素云.淺談手術室護士的人性化管理[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7,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