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曉明

黑河市自2007年成立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來,截止2012年年底,全市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940家,共獲得銀行37714萬元的信貸支持。
1.黑河市金融機構推出了多種信貸產品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
黑河市對各類合作社及其社員經營提供信貸支持的主要產品為農戶保證貸款、農戶一證通貸款,農戶聯保貸款、房產抵押貸款、農機具抵押貸款、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及保證貸款。有效滿足了種植合作社土地承包費及后期田間管理、大型農機具換代更新、土地流轉資金的使用等融資需求。
2.貸款期限和額度按照實際需要確定。
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5年,發放中長期貸款需制定切實可行的分期還款計劃。貸款額度遵循“先評級授信、后辦理”的原則,貸款額度按照借款人的合理資金需求、償還能力、生產經營規模、貸款擔保等因素確定。
3.利率按照《黑河農村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定價管理辦法》和銀行規定的農機具抵押貸款當期利率執行。
抵押率按照貸款期限合理確定。1年期以內的貸款抵押率可按評估價值的70%以內執行;1~3年期以內的貸款按評估價值的50%以內執行;3年期以上的貸款最多不超過評估價值的30%以內執行。信用戶(社員)享受優惠利率。五戶聯保短期借款年利率集中在8.4%以上,多數集中在9.6~10.8%區間,農機合作社在信貸方面會低于其它農業貸款,年利率在7.2~8.4%之間。
4.金融機構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效。
黑河市遜克聯社于2012年為遜克縣干岔子鄉干岔子農民種植合作社和干岔子村農機合作社投放貸款300萬元、250萬余元。干岔子種植合作社2012年種植玉米面積5186畝,種植大豆5520畝,共15人合作投資;干岔子農機合作社共6人投資,2012年新購入五臺價值75萬元的聯合收割機,合作社固定資產達1300余萬元。提供的主要產品是農戶保證和農戶一證通貸款,滿足了種植合作社土地承包費及后期田間管理費用,促進農機合作社新購玉米收割機等大型農機具的換代更新。由于2012年遜克縣入冬后接連下了幾場大雪,很多農戶沒有大型玉米收割機,導致收割不及時收成減產。而干岔子種植合作社由于農機合作社貸款新進收割機,所以減少了玉米損失。目前,金融機構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還不多,但隨著合作社各項制度的不斷完善,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會不斷加大。
1.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運作不規范。從目前情況看,合作社松散型的多、緊密型的少,部分專業社規范化建設程度有待提高,沒有完全形成穩定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資產投資主要以土地為主,管理模式還是以親戚朋友合伙種植為主,抗風險能力較弱。如遇到自然災害,糧食欠收或絕產,為合作社投入的支持資金便沒有任何保障。
2.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不符合信用社的授信條件。目前,許多農民專業合作社剛剛發展起來,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制度普遍不完善,規模偏小、資金不足,在組織結構、管理水平、內部運作等方面與有關法律法規有較大差距,暫不符合信用社授信條件。如農機合作社是國家給予購買大型農機具的農戶補貼,所以才出現百萬元、千萬元農機合作社。部分合作社為了套取國家補貼資金而成立的,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和實體經營。
3.農民專業合作社難以準確地進行財務分析。主要是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沒有完整的會計資料,賬務管理水平低,生產經營成本難以核算,財務信息難以及時公開,導致產權不明、財務不清。部分財會人員不懂合作社資產、成員賬戶、盈余分配等事項的核算,造成了成員范圍不清、資產數量不清、社員的權益不清,使得銀行難以準確地進行財務分析,評價信貸風險。
4.農民專業合作社缺乏有效的資產抵押擔保。由于農村土地屬于集體所有,不能用于貸款抵押擔保。而擔保公司為企業融資授信單筆額度最大也不得超過注冊資本的10%,貸款額度低難以滿足農民專業合作社大額資金需求。
5.農業保險還不完善。農村政策性保險制度尚未建立,而商業性保險又處于費率高農民保不起、費率低保險公司賠不起的尷尬境地,農戶及農民專業合作社參保率低。
1.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運作方式,增強自身實力。
一是合作社要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明晰社員在合作社中的經濟利益;二是加強內部運作機制建設,包括決策制度、財務制度、獎勵制度等,樹立合作社良好的外部形象,提高金融機構對合作社的信任度;三是增強自身資金實力,提高抗風險能力。合作社要用足用好有關扶持政策,積極引進具有一定資金實力的大企業、大財團入股,拓寬資金來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強發展動力,為其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同時,大的企業財團入股也增加了抗風險能力。
2.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建立擔保基金和風險補償機制。
要使合作社在資金方面得到更大的幫助,政府應在信貸和保險等方面加大對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為其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政府應建立信貸擔保基金,金融機構在此基數上按一定的放大倍數向合作社授信,以解決專業合作社擔保難、融資難問題。同時,建立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和獎勵機制。即由地方政府、農合組織按一定比例出資建立“貸款風險補償基金”,一旦出現貸款損失,按一定的順序和比例從補償基金中對金融機構補償,以解金融機構的后顧之憂。
3.創新和改善金融服務,量身定做信貸品種。
一要簡化貸款手續,實行優惠政策。對列為重點扶持對象的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和種養農戶,在貸款額度范圍內的,可直接到當地農村金融部門辦理貸款,無須經過層層審批。對貸款額度范圍外的,實行貸款審批“綠色通道”,盡可能提供及時的信貸資金支持。對項目風險低、信用好的農合組織和種養戶給予一定的貸款利率優惠。二要積極創新金融產品。以“農合組織+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為依托,將小額貸款向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社員傾斜;對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戶,適當增加貸款額度,擴大農戶受益覆蓋面;探索推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林權抵押、倉單質押等抵押形式,有效解決合作社抵押品種類過少的問題;加大與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的合作,積極開發適合農合組織特點的信貸產品,多方式、多渠道為其提供信貸支持。三是加大評級授信力度。將農合組織納入信用評定范圍,并為其開辟“綠色通道”,對信用優、實力強、前景好的農合組織提升信用等級,增大授信額度,并在同等條件下實行貸款優先、利率優惠、額度放寬、手續簡化的正向激勵機制。
4.加強農村保險體系建設,防范和化解農業風險。
其一,推進農業保險立法。盡快研究制定《農業保險法》,鼓勵和支持規模經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參加保險,增強持續性和抗風險性的能力;其二,鼓勵和扶持商業保險進入三農領域。通過減免稅收、政策支持等辦法,推進商業保險公司代辦或開展商業性農業保險;其三,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自籌一塊保險資金。通過繳納農業保險可以減少不確定因素造成的損失,又可以解決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