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重慶400700)
隨著環境的不斷惡化,關于如何改善環境已成為世界性話題,“環保與節能”已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在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首次提出了“節能減排”的問題,明確了節能減排的具體目標,經過五年的實施,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在“十二五”規劃中也對該期間的目標進行了明確。為了鼓勵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充分實施“節能減排”,國家規定了很多關于資源綜合利用、節能節水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稅收優惠。站在企業的角度,一方面可以充分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另一方面應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的規定,把保護環境和節約能源作為企業應盡的義務,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專用設備,是指企業在實施“節能減排”過程中購買稅法中明確規定的專門“用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的機器設備。本文主要探討企業進行專用設備投資可以獲得哪些所得稅稅收優惠、這些優惠政策的具體規定,以及企業應如何充分地享受這些稅收優惠政策。
1.《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關于專用設備投資的規定。新《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企業購置用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投資額,可以按一定比例實行稅額抵免”。同時,《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一百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四條所稱稅額抵免,是指企業購置并實際使用 《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節能節水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和《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該專用設備的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
《企業所得稅法》只是明確了享受稅收優惠的種類和享受范圍,而關于投資額、優惠比例及優惠時限則是在實施條例中進行了明確。企業在進行專用設備投資時,應進行仔細研究,以便充分享受該優惠。
2.財稅 [2008]48號及國稅函[2010]256 號的規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2008年發布的 《關于執行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節能節水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和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48 號)中的規定與《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的規定基本一致,都明確了專用設備投資的界定和優惠的幅度問題。
隨著我國增值稅的轉型,國家稅務總局于2010年下發了《關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256 號),《通知》規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進固定資產發生的進項稅額可從其銷項稅額中抵扣”。即企業購進并實際使用 “符合相關優惠目錄的專用設備并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按照財稅 [2008]48號第二條規定進行稅額抵免時,如增值稅進項稅額允許抵扣,其專用設備投資額不再包括增值稅進項稅額;如增值稅進項稅額不允許抵扣,其專用設備投資額應為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稅合計金額。企業購買專用設備取得普通發票的,其專用設備投資額為普通發票上注明的金額。”該《通知》再次明確了專用設備投資額是否包含增值稅進項稅額及其他相關問題,從而避免一些企業在抵扣了增值稅進項稅后,又以含增值稅的投資額來抵免企業所得稅(取得增值稅普通發票的除外)。
專用設備投資若要享受 《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規定的稅收抵免,必須要符合相關的稅收《優惠目錄》的規定范圍。財稅[2008]48號文明確了以下內容:
1.“專用設備投資額,是指購買專用設備發票價稅合計價格,但不包括按有關規定退還的增值稅稅款以及設備運輸、安裝和調試等費用”。該規定明確了投資額的計量范圍。
2.“企業利用自籌資金和銀行貸款購置專用設備的投資額,可以按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抵免企業應納所得稅額;企業利用財政撥款購置專用設備的投資額,不得抵免企業應納所得稅額”。該規定與《企業所得稅法》的相關規定相銜接,企業取得的財政撥款按政府補助處理,屬于不征稅收入。不征稅收入,在取得收入時不征收企業所得稅,但是,以政府補助來獲得的相關資產,其計稅成本為零(即資產成本不能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予以扣除)。
3.“企業購置并實際投入使用、已開始享受稅收優惠的專用設備,如從購置之日起5個納稅年度內轉讓、出租的,應在該專用設備停止使用當月停止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并補繳已經抵免的企業所得稅稅款。轉讓的受讓方可以按照該專用設備投資額的10%抵免當年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當年應納稅額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該規定明確了稅收優惠享受的時間界限,即稅收優惠享受的前提是專用設備的自我使用期限不得短于5年,如果短于5年,已經享受的優惠重新補繳。
為了充分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企業應該從投資金額、投資時間和投資方式等角度進行籌劃。
案例:某有限責任公司于2011年12月投資一套節能節水的專用設備,屬于《優惠目錄》的規定范圍。該公司籌集資金4 580萬元購買設備,取得了相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同時發生運雜費、安裝調試和專業人員費用等220萬元,2012年1月調試完畢,正式投入使用。該公司已經按照稅收優惠的條件向稅務機關進行了申報,經過稅務機關審核,將該項目確認為符合投資抵免所得稅優惠的項目。該公司預計未來5年(即2012-2016年)實現的所得稅額為30萬元、50萬元、80萬元、100萬元和120萬元。
案例解析:該節能節水項目符合投資抵免所得稅優惠條件,可以在連續5年內(2012-2016年)按照投資額的10%計算抵免所得稅458萬元(4580×10%),但是該公司經營狀況不是很好,連續5年才實現所得稅額380萬元,尚有78萬元沒能進行抵免,從而不能充分享受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企業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籌劃。
1.關于投資額的籌劃問題。
根據國稅函 [2010]256號的相關規定,“企業購入專用設備進項稅額已經抵扣的,進項稅額不允許再進入投資額抵免企業所得稅;進項稅額未抵扣的,其進項稅額可以進入投資額抵免企業所得稅”;同時,財稅[2008]48號規定,“投資額不包括按有關規定退還的增值稅稅款以及設備運輸、安裝和調試等費用”,所以,企業應根據自身的性質,分析清楚進項稅額是否能抵扣,正確計算抵免限額的投資額。企業如果有比較多的所得稅,當然希望投資額越大越好,因為投資額越大,可以抵免的稅額就越多。該案例中,由于企業取得了增值稅專用發票,增值稅可以抵扣,同時,運輸費用等不能計入投資額,所以,投資額為4 580萬元,抵免限額為458萬元。該公司要想增大投資額,可以在簽訂合同時,采取包運輸、安裝的采購方式,這樣就可以將運雜費、安裝調試等費用包含在發票金額中,于是投資額可以增大為4 800萬元(4 580+220),抵免的限額就變為480萬元,可以多抵免所得稅22萬元。
2.關于抵免期限的籌劃問題。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專用設備的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因此,企業應該對抵免年限進行很好的分析和設計。
首先,企業應分析自身的實際情況。如果企業屬于剛剛起步經營的公司,在最初的年份中實現的利潤肯定較少,甚至是虧損,所以,可以抵免的所得稅就很少,甚至沒有,不能充分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企業應該盡量推遲項目的投資,盡量在年末進行投資,在下一年開始使用;可以在安裝調試完畢后開具發票,或者在下一年度再開具,這樣就能充分享受稅收抵免。
其次,合理安排收支。如果企業不能完全享受所得稅抵免,可以在不違背國家稅收規定的前提下,對收支進行合理的安排調整,如:在2016年可以將以后年度的收入提前實現,將一些支出推遲確認,只要能多實現應納稅所得額312萬元(78/25%),就能享受所有的抵免限額。
總之,國家為鼓勵企業實施“節能減排”,通過各項稅收制度安排引導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企業稅務籌劃提供了更多的政策空間。企業應抓住機遇,及時學習和掌握相關稅收法規,積極開展稅務籌劃,充分利用優惠政策以獲得更多經濟利益和提升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