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彬
摘 要: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英語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沒有適當的語言環境,只能靠廣大英語教師運用恰當方法于教學之中。為他們創設英語學習氛圍,培養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使他們既聽得懂又學會英語。
關鍵詞:英語教學;直觀美;動態美;多媒體
我們要不斷更新教學手段,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教學效果。
一、教師要學會用肢體語言展示教學的直觀美
在英語課堂中,尤其是初一的學生,在教學英語單詞時借助于手勢語言,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如:“stand up”一詞,剛一開始上課,學生聽不懂,如果教師借助手勢,學生就能很快聽明白,這是讓大家起立,反復地操練,學生會記憶深刻。再如,“take”和“bring”兩個詞不容易理解區分,如果教師在前面借助于手勢語言表演出來,在讓學生形象地表演出來,學生就會非常容易地將兩個詞組分開。借助手勢語言要比生硬的講解效果好得多。
二、教師要學會用圖片和多媒體來增強教學的動態美
我們在講解課文時,單純地讓學生來聽、讀課文,學生的印象不深,如果用圖片作為提示,把單詞和詞義聯系起來,使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就可以牢固地掌握所學內容。在現代化教學設備廣泛使用的今天,錄音機雖然算不上先進,但在農村中學它仍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聽錄音能發現學生的發音錯誤并及時糾正。反復聽錄音、看錄像,能為學生創造一種悅目、悅耳、悅心的英語交際環境,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相結合的基礎上,扎實而深刻地學習到新知識,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通過師生對話、采訪來創設課堂的情境美
以往的英語教學基本上都是填鴨式的“啞巴”英語,教師滿堂灌,學生只需聽、記憶。對于死背書本的學生,能將教師所講的知識在筆答時回答出來,但一進行口語交際,就力不從心了。現在進行素質教育,要求學生聽、說、讀、寫相結合,這就要求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要在課堂上較大量地經常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組織有意義的操練。如:初中一年級教材Unit 7中關于購物的對話,教師給其創設一定的情境,擺出商品讓其自由選擇,這樣反復操練,學生就將購物的日常交際用語輕松地理解記憶了,也自然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要想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素質,使課堂教學富有成效,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情感和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
(作者單位 吉林省鎮賚縣莫莫格蒙古族鄉中學)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