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艷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有人曾說:“語文教學是一個‘瓶子的話,識字教學就是‘瓶頸。”識字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的進程和效果。《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要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特別是低年級,有時每課多達十幾個的生字,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辛苦,而且很容易遺忘,事倍功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注意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一些不同的識字方法,使學生樂于識字,學會識字,有效識字。
一、低年級識字以激發興趣為主,多識少寫為線,增加識字量
1.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2.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3.開展實踐活動,把學生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
教師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兒童的興趣出發,開展實踐活動,采取模擬、創設情境的辦法讓兒童識字。如:舉辦“娃娃超市”“動物運動會”“秋天的田野”“我當小導游”“逛商店”等活動,活動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兒童盡快從“我”的世界跨入更廣闊的周圍環境,以吸收各種信息,拓展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因此,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二、中年級識字以辨形為主,區別形近字,減少錯別字
1.借助字、詞典等識字工具,增強自我識字的能力
低年級是識字的重點,而中年級則是識字的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教師應該變識字的主角教授者為積極的引導者,要教育學生會使用相應的工具去學習識字,自主去拼讀字的讀音,記憶字的字形,了解字的意思。在這環環相扣的學習中,學生對學習生字有了更多的興趣,對以后學習生字也多了一份興趣,并產生了繼續學習生字的興趣。而且通過自我學習,對字形的認識更深,降低了錯誤的幾率。
2.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識字
識字的目的不外乎“讀”和“寫”兩方面,而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鞏固識字應該成為中年級識字教學的主要方法。一般來說,在課文中生字是零散的,如果把生字抽取出來逐一學習,會嚴重影響課文的結構、條理性,也削弱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學習《第一朵杏花》中的“捧”時,原句是:“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猜猜這個字的意思,有的學生說“開”,有的說“長”,后來我讓學生看看這個字的字形,提手旁,而且這又是一個擬人句,學生在我的提醒下,漸漸猜出這個字的意思。由此可見,在識字過程中,字形加語境是識字的好方法。
三、高年級識字教學以自主為主導,加強規律學習,提升識字質量
在高年級識字教學中,很多教師覺得學生的識字能力已達到頂峰,于是他們覺得放任自流是最好的識字教學方式,這種現象造成了高年級學生識字興趣的削弱、識字能力的下降,所以面對這種現狀,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調整、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熱情。
1.經常復習,加強記憶
復習要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不要只采用簡單集中復習的辦法,可以采用注音聽寫,一單元一聽寫,對檢測效果較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鼓勵。識字本身就是零散的,因此在復習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地給予學生記憶沖擊,反復的沖擊會加強學生的長久記憶,達到學習的目的。
2.尋找規律學習,變通識字模式
依據語文學習的規律及漢字的特點,采取有趣、多變的方法進行識字教學。如:引導學生查字典,結合具體語境去識字,用猜謎語的方式進行游戲識字,適當舉一些生活實例,加深對生字的記憶等。只要抓住識字的基本規律,從多角度加強學習,提高識字能力指日可待。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把握各個學段的識字要求,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有效識字。作為工具學科的基本工具,識字教學永遠是重要的。作為教師,我們要踏踏實實地做好語文教學的第一步,落實基礎教育,讓方塊字成為學生心中的驕傲,讓更多的漢字沉淀為新時期學生的精神靈魂。在識字教學的路上,我們會漸行漸遠!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方洲小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