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生德育狀況堪憂,他們待人冷漠,缺乏感恩之心,這是中職德育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如何改變這種狀況,讓中職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中職學校中德育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從當今中職德育教育現狀出發,針對德育教育所出現的問題,提出提高德育教師的史學素養,增加在中職德育課堂的歷史學科功能的滲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目的是改變學生冷漠的處世觀,提高其學習、生活、工作的積極性,讓其擁有一段積極向上的人生。
關鍵詞:德育教學;歷史素養;全局觀
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功能,其本身的功能是無可替代的。德育課在中職教育體系中有其獨一無二的作用,按道理德育課教師只要具備專業的政治素養就能駕馭中職德育課堂,為什么在這里我要強調加強德育教師的歷史素養呢?這與當今世界全球化背景有密切關系。
在經濟全球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任何學科的學習都必須用全球化的眼光,用歷史的思維去考慮問題、解決問題,否則必將被時代甩下,無法獲得學科創新,繼而被淘汰,所以作為中職教師如果能提高自己的歷史素養,必將在今后的教學中事半功倍。
如今的中職生德育狀況令人擔憂,他們感情淡漠,沒有感恩之心。中職生之所以沒有升入高中學校,原因多是基礎文化課不好,這就導致他們受“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傳統的道德熏陶較少。與此同時,中職生的家庭經濟狀況普遍不好,孩子從小受到父母更多的是功利教育。家長總是將社會最殘酷的一面講述給他們,最終導致他們學到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的契約關系,而不是人情關系。他們感情冷漠,對別人的付出無動于衷,認為別人對他們好都是虛情假意,有所企圖,從而一點感恩之心都沒有。如果德育教師能大量了解歷史,增加歷史學科方面的閱讀,必將更為深刻地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掌握更多歷史上有關誠信、愛國、孝道、勤儉等方面的故事,將這些有“正能量”的故事傳遞給學生,學生會更加深刻地了解責任的意義,強化自己的組織性和紀律性。
同時,在了解歷史之后,學生會知道父母的辛苦,了解前人給我們創造的財富,深知作為后人必須守護好這份財富,必須對身邊的一切懷有感恩之心,并學會用歷史的、連續的觀點看問題,懂得什么是“前因后果”,什么是“互相聯系”,最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全球化”的思維方式。
總言之,在未來的歲月中,中國在與其他國家的較量和比拼中,不但拼的是高精尖人才的水平,同樣比拼的是技術工人的水平。這些技術型人才是否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能夠將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結合起來;是否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繼續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較強的就業能力和一定的創業能力;是否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是否具有基本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這都決定著祖國的命運和民族未來發展的方向。作為中職德育教師,如果我們能提高自己的歷史素養,繼而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培養他們的全局觀和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當他們走出校門的時候,必將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春市第二中等專業學校)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