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把珠心算教學滲透于課堂教學中,既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又可將中華民族傳統的優秀文化瑰寶和科學文化遺產得到進一步傳承并發揚光大。
關鍵詞:幼兒;珠心算;普及;作用
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創造性人才,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心靈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總趨勢。
教育的目的是挖掘人的智慧,增強人的素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指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珠心算教育可以全面落實這一任務,充分利用“珠心算”教學,打開兒童創造力大門的鑰匙,實現“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提高全民素質轉軌”。
為了深化教育改革,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應把珠算納入小學活動課程,與數學課有機結合,進行施教,相互促進,使珠心算教學在西藏得到普及。目前我區對珠心算教學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在此筆者認為,應該大力宣傳珠心算功能,提倡珠心算教學,特別在小學生中推廣學習珠心算,對推動素質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學習珠心算,有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算盤是以珠計數的一種古老的計算工具,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一種理想的計算工具,其計算直觀、形象、具體,在運算過程中由于手、眼、腦多部器官同時運用,對人的大腦思維能力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寓健身于計算之中,既益智又健體,一舉兩得,事半功倍,而對于那些左右手能熟練撥打算盤的學生,左右腦會得到更好的發展,效果將更加明顯。
另外,由于珠算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少年兒童若經常撥打訓練,既可鍛煉手指,鍛煉眼睛的靈敏性,促進大腦的發育與健康,又鍛煉其注意力,培養敏銳的知覺與觀察力。學習珠心算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還可培養學生從小懂得節約,熱愛生活,辦事縝密細致,提高學生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極有好處。
二、學習珠心算,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計算能力
“珠心算”教育與小學數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可以培養學生的“數感”能力,提高計算能力,幫助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由于小學生抽象思維、邏輯推理能力相對較差,剛學四則運算時不好理解,難以記住。而算盤則是理想的教具,它為小學生學習四則運算提供方便,利用算盤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據調查,學生到了小學高年級已經對數學有了厭煩感,喜歡數學的學生僅占少數。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呢?主要是大量的計算題使學生感到枯燥。現行小學教材大部分內容是計算,光計算課就有510課時,到四年級才能學完整數的四則運算,到五年級第一學期才能學完小數的四則運算。經過多年的珠心算教學實踐證明,加減計算只用132課時,乘除計算只用115課時,總計247學時,就可以完成四則運算。也就是說,珠心算教學從學前班開始到小學二年級就可以學完多位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經過訓練,使學生掌握這種計算技能,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不但速度快、準確率高,而且減少了大量的筆算時間,大大提高了計算能力。
三、學習珠心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珠算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思維運動,運動時眼、腦、手三者必須密切有機配合,同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做到看數、記數、撥珠、寫數一氣呵成,使學生注意力容易集中、接受知識快、記憶牢固、思維活躍敏捷。這是因為直觀的算盤能提高學生對抽象數理的理解能力,促使記憶力、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四、學習珠心算,有助于開發青少年的創造能力
有人曾形象地比喻各種智力活動的意義:觀察力是智力活動的門戶,記憶力是智力活動的倉庫,想象力是智力活動的翅膀,而思維能力才是智力活動的核心。現實生活是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源泉,而創造的第一步是觀察。珠心算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和思考的機會,鼓勵學生去探索,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數學實踐活動中去,在做中理解知識,學會解決問題,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去進行發現和創新。
從實踐得知,“珠心算”教學勢在必行,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 西藏大學財經學院)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