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加強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緩,創新生命教育方式已迫在眉睫。應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幫助學生培養生命意識,提升生命質量,進而讓學生擁有美好人生的一種教育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生命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小學語文一直以來有許多承載著生命教育的文章,如許多描寫自然風光的文章《五彩池》《觀潮》等,讓人感受到自然的美麗與壯觀;一些寫人的文章《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西門豹》等,讓人深切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和愛護。
二、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課堂教學中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主要體現在教學的中間環節。在教學中,詞語、句子的理解,重點語段的分析,往往都可以滲入生命教育的話題。如,在設計小組討論分析《小英雄雨來》一文中,教師通過實時引導兩次出現的“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啟發學生理解小雨來對生命和人格的追求,給學生以教育,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課后小結是對整堂課環節的再現,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凝神回味的機會,對他們進行有關課文涉及情感目標的教育。比如,在教學《花的勇氣》一文時,當把文章的脈絡梳理完后,板書顯示:“花的勇氣→失望→吃驚→遺憾→驚奇→怦然一震”。由此總結文章的中心句“我的心頭怦然一震”,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是勇氣。學生從小花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氣魄,得到了人生的感悟。
四、在學生習作練筆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無論是家庭、社會和學校生活,都是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丑,無形中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記錄下來。在學了《微笑著面對一切》時,有學生寫道:“生命如樹,有的枝繁葉茂,有的死氣沉沉,就看你是否精心地培育她……”
生命的氣息來源于大自然,來源于生活,作為教師,有責任教會學生每時每刻感受生命的氣息。通過生命教育,使教育事業更加絢麗多彩。
(作者單位 湖北省宣恩縣沙道中心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