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新世紀是生物的世紀,生物技術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由于多年來高考導向作用,給中學生物學教學造成很大的沖擊,許多生物教師紛紛改行。筆者認為,這是挑戰,也是機遇。在生物教學中,必須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應該是大有可為的。本人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有如下體會。
一、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覺悟,培養愛祖國、愛家鄉、愛科學的激情
作為一名基層高中的生物教師,我經常結合書本知識,大力介紹我國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如長江下游中華鱘、銀杏等國家保護種類。通過闡述其生物學地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時實事求是地介紹我國的環境污染、生物資源、生物技術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危機感教育,激發奮發讀書之情。我還經常運用生物科學知識來分析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幫助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
二、結合農村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為經濟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
本人執教的是一所縣城中學,大部分畢業生被應試教育擠下“獨木橋”,走上社會以后,技能差,不能適應當今工農業生產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在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課時計劃的前提下,結合鄉鎮的多種經營生產,組織學生參觀食用菌、養魚基地,給他們講述基本的生物學原理,補充一些課本上學不到的實用技術。畢業后他們利用學到的知識,活躍在農村田頭,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
三、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實驗能力的高低是生物學基礎知識素質優劣的重要標志。學生往往喜歡上實驗課,主要是感到新奇,但缺乏鉆研精神,動手能力較差。在實驗課教學中,我在按照大綱的要求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繪圖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實驗現象能力的前提下,還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實驗進行改革、延伸。
四、通過開展課外活動,多方位培養學生的素質
1.組建生物課外興趣小組,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每兩周開展一次活動,定時安排一些科技小實驗。同時自制各類模型、掛圖、幻燈片、標本30余件,參加比賽。
2.結合愛鳥周、植樹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不怕困難等良好的心理素質
3.舉辦專題講座,開闊視野,樹立獻身生命科學的信心
近幾年來,舉辦了“基因工程與人類發展”“只有一個地球”“吸煙的危害”“克隆技術”等講座,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生物學知識,許多學生高考中選報農牧林醫專業。
五、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1.學生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生能力的培養,一方面靠學生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來自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以前只注重傳授知識,不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勢必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人們認識自然事物,往往總是要從觀察入手。因此,觀察能力的培養是生物教學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先觀察實物或演示實驗,讓學生形成感性認識,教師再進行必要的引導,學生便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時,可先出示evYLVtNStwY5Z+IsbMjmgA==不同形式的標本,讓學生觀察情況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將觀察的結果進行總結、分類,學生便形成了自己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直觀的觀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觀察,既培養了學生認識客觀事物的能力,又接受了新的知識。
2.實驗能力的培養
學生不掌握生物實驗的基本方法,就難以通過實驗來驗證所學知識的真實性,以及在需要的時候做進一步的探究,并把學到的知識用于將來的生產和生活實際。因此,在生物教學中,對于復雜的實驗,教師要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實驗的方法、步驟,提示實驗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一些簡便易行的實驗,可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樣,通過學生參與以及自己動手實驗,有助于實驗能力的培養。
3.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培養
思維能力的培養,可結合培養觀察、實驗、思考、練習的能力,達到培養思維的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又有助于自學能力的形成。在教學中,可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達到既培養思維能力,又培養自學能力的雙重效果。讓學生在思考、觀察、實驗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其中,最關鍵的是要看能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主動思考,如果調動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即達到了培養思維能力與自學能力的目的。
在生物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必須結合觀察、實驗、思維、自學這些具體形式的能力培養,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學習,關心最新生物科學動態,不斷充電,才能勝任生物教學工作。同時,強調素質教育并不是意味著輕視智育,完全排斥升學考試。實踐證明,執教十幾年來,生物課優秀率、及格率一直處于領先地位,這與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也是分不開的。
(作者單位 河北省邯鄲市磁縣第一中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