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民主政治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精華,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發展史的光輝起點,是古典世界留給后人的一筆彌足珍貴的政治文化遺產。因此本課是探討歐洲文明的源頭,對于高中歷史新課程世界史部分的教學有著追根朔源的重要意義。如何才能設計出最佳教學方案,體現課改精神,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我仔細研讀課程標準,反復琢磨教材,詳細研究高一學生的整體認知能力,與其他老師認真研討,形成比較清晰的思路,確定下了被認為是最佳的教學方案。
一、學情分析
世界古代史,尤其是政治制度與法律史,對高中學生特別陌生。在學生上課時短暫預習的基礎上,通過師生探究合作、案例分析的方式落實教學目標。在授課中,運用比較多的虛擬場景,再現情景,烘托氛圍,最大限度地再現歷史,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對于高一學生而言,學生的思維較活躍,但認知水平相對有限,初中歷史知識與高中新課改的內容不怎么銜接,所以這一屆學生原有的歷史基礎十分薄弱,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并不深刻。
在高一教學過程中,首要任務就是通過再現生動、直觀的歷史畫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力爭在能力上有所突破。
二、教學思路
從三個方面來設計:
1.傳授給學生最基本的知識是出發點——關于古希臘雅典的民主政治,課標的要求是通過了解梭倫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來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設過程。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現,恰當地評價雅典的民主政治。
2.如何讓學生接受陌生、生澀的知識是關鍵點——既要讓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又要讓課程活起來,對教學者來講是個極大的挑戰。
3.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落腳點——教學設計的最終要學生的掌握程度達到教師的教學目的。因此上課所設計的問題很重要。
三、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中從導入新課入手,引起學生興趣。
然后引用了案例分析,引導學生理解雅典的民主政治。最后引導學生構建完整的雅典民主政治知識框架達到落實教學三維目標的目的。
為升華學習本課的意義,拓展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應用,做到學以致用,由于時間關系最后以展示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雅典民主政治開啟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四、教學反思
通過此次講課,我深有感觸,在新課程下的歷史教學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以情景創設來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學會思考
創設問題情境的核心,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融入歷史時空中去觀察思考,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寬松的課堂氛圍、適時的激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代教育觀念要求培養學生的個性,完善學生的人格,這就需要建立一種良好的新型師生關系。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能形成民主、平等、理解、雙向的師生關系,在這種關系中,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激活學生的靈性,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在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敢想敢說、積極思考,勇于發表不同意見,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學習歷史的氣氛。
(三)學生參與,動態學習,樂在其中
現代課堂觀認為:課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材承載著的知識,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體驗來獲得。因此參與是課程實施的核心,學生參與教學充分體現了活動、民主、自由的課程理念。學生只有直接參與探索新知的全過程,才能領略知識的奧秘,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四)關注社會生活,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激發探究興趣
從心理學角度看,與學生關系比較密切或學生比較關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學生注意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從時間到空間都很陌生,這給學生帶來了學習上的難度。受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上課時往往去掉了許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內容,因而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上課時,要努力將歷史知識與學生感興趣的現實問題掛鉤,以扣住學生的心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五)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原來的知識和理念,已不能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我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唯有不斷學習,不斷補充新鮮營養,不斷更新我們的觀念,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通過學習將課堂教學科學化,教師只有在師生關系和課堂教學氛圍中下功夫,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熱烈沸騰、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當然,由于時間倉促,傳統的歷史教學觀念的影響以及沒有更多的經驗可借鑒,本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對學生的分析不足,教學過程中貪多求全;材料課件的應用還未能做到教與學的水乳交融;教師的引導還不夠十分到位;如何突出重點和解決難點,處理得不是很好;有些題目過深,學生很難比較全面而準確地回答。所有這些問題,都有待于我進一步去探索、提高和完善。
(作者單位 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