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少年犯罪日趨嚴重、校園傷害事故頻發且屢見報端,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人們反思問題根源,深刻認識到法制教育對青少年學生的重要性。毋庸諱言,當我們以理性的目光冷靜地審視青少年學生法律教育現狀時,前景并不樂觀,出現的一些問題不容回避,我們對法制教育的努力還遠遠不夠。
法治教育革新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的。2011年11月16日教育部印發了《全國教育系統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六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做好教育系統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全面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我們應該抓住這個契機,把握大局,堅定目標,大刀闊斧,勇往直前,大膽地進行法治教育的革新。現將本人些許體會如實匯錄,以待教育同仁交流探討、批評指正。
一、求真務實,創新法制教育模式
1.整合資源,編寫適合中小學生法律學科教材讀本。現實情況是適合中小學生法律知識滲透或散見于中小學各學科教材中,并不具備系統化、合理化、科學化。編寫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法律學科教材讀本是深化法律進校園的必然要求。法律進校園就是要青少年學生逐步形成法律思想、法律觀念、法律意識乃至思維的過程。科學的、適合中小學文化水平法律教材讀本是青少年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可或缺的工具。
2.任人唯才,設置法律課程專職教師。以往的做法是聘請司法界人員(如,法官、公安、律師)到校,每學期進行一次《法律講座》活動。這樣的活動往往因公務人員工作繁忙或缺乏專業素質(教育學、心理學)而流于形式,費時費力,收效甚微。應該大膽啟用法律專業人才擔任法律課程的專職教師。系統地為學生講解法學基礎理論知識,使學生具備基本的法律素養。
3.嚴格制度,把法治教育內容納入教學計劃,列入學校課表,并進一步納入校園法制文化和辦學特色規劃之中。
二、拓展空間,創造和諧的校園法制新環境
俗話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學生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學校作為法制教育的主要場所,校園的法制環境特別重要。和諧的、人文的校園法制環境應該是民主自由、誠信友愛、充滿活力、文明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校園。所以就應該加強校園法制文化活動、法制宣傳與法制文化環境建設,例如,利用黑板報、手抄報、法制宣傳專欄、法制辯論比賽、法制征文比賽、法制演講比賽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創設校園法制景觀,激發學生的愛校熱情,遵紀守法,關愛社會和他人,陶冶學生的法律情操。
三、開拓進取,法律理論教學與實踐的結合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又為理論的完善、升華提供了依據。每個學校都應該在法制教育上重視學生的法律意識和價值觀的培養,重視對法律的正確態度的形成,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法律認知水平、法律技能和實踐能力,提高法律教育實效性。通過調查研究,經常反思法制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學校的法制教育越來越富于理性,真正地促進教育的科學發展。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太山一中)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