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教育是著力于學生主體精神和完善的人性教育,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的人才。為社會培養、造就高素質的人才,用心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班主任工作無不滲透著培養良好心理素質教育的內容。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時工作中要隨時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分析其心理活動的性質和產生的原因,對于不同心理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對于心理健康的學生,班主任要鞭策,不斷地教育他們再接再厲,教育他們保持心理的健康發展。
然而,擺在班主任面前最艱巨的任務就是發現了不健康的心理現象后,如何分析、教育的問題。
對那些精神萎靡不振、視學習為沉重負擔、缺乏主張和見解、對任何事情漠不關心、常感到空虛無聊、憂郁孤獨的學生,班主任應該多接近他們,給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多組織一些輕松愉快的集體活動,激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振作精神,發現自己的長處,對生活充滿希望,班主任還要幫他們尋找有效的學習方法,引導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
對于只喜歡空想、不喜歡現實的學生;遇事借口掩飾、為自己解脫的學生,要教育他們腳踏實地,正確評價自己。
對于不尊敬父母、不熱愛集體、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確、受到不良影響、常打架斗毆的學生,要勤家訪,了解其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所在,要以情打動他,不可簡單粗暴處理教育,在每次組織活動之前,要向學生講清活動意義,在集體活動中增強他們的集體觀念,提高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
尤其是對一些品質比較惡劣的學生,更應該認真分析、耐心教育。這樣的學生大多是有其家庭背景和社會環境的,他們這種惡習是由來已久的。班主任不應該因棘手而放棄教育,應該深入了解情況,順藤摸瓜,找到最根本的原因。尋找最好的解決問題突破口,多接近學生,耐心給他時間改正。
對于成績差、智商不高、心理素質又差的學生,班主任要教育他們對自己有信心,千萬不能有甩包袱的想法。教會他們學習時要注意學習的要領,在學習上要多聽、多看、多寫、多思考。使學生看到自身潛在的能力。
對于那些自尊心強或過于自負、家長期望值又過高的學生,班主任應該教育他們從實際出發,在適當的情況下,有必要給他們制造一點小挫折,讓他們從中吸取教訓,能正確估價自己。
對于各種不健康心理,班主任一定要認真分析其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研究教育方法,幫助學生及時調適。
在教育中,班主任要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千萬不能偏袒優生,排斥學生,有意無意地把學生劃出等級。在教育學生健康成長時,要給學生創造同樣的鍛煉機會,讓學生的心理在班集體中處于平衡狀態。
(作者單位 湖北省棗陽市實驗中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