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怎樣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學質量,成了目前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從以下兩個方面闡述了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少數民族;小學語文教學;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新課改的目的是優化語文教學過程,遵循教育教學基本規律,提高民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繁榮。可是由于農村地處偏遠,信息閉塞,有不少少數民族的學生進入學校時連基本的漢語都不會講,要想讓他們學好語文,難度可想而知。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怎樣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學質量,成了目前一項很重要的課題。下面是我的幾點嘗試,僅與大家共勉:
一、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真活潑、愛說愛鬧,他們往往無所顧忌,求異求新愿望強烈。因此,我們教師不能盲目地用課堂紀律來打擊他們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時,我盡量用風趣幽默、抑揚頓挫、充滿誘惑力的語言來感染學生,讓他們在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中輕松愉快地學習,這樣學生就會興趣十足、信心滿滿。例如,在學習《小小竹排畫中游》《我愛故鄉的楊梅》《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等課時,我都用幽默的語言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是為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還應該培養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對漢語的理解與運用相對較差,有時光靠教師的說教很難讓他們明白文章的含義。可是運用多媒體卻能準確、生動、形象地把難以理解的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學生對“葫蘆”一詞感到陌生,我又很難用語言給他們表達清楚,于是我運用多媒體給大家出示了有關“葫蘆”的圖片,問題很快迎刃而解了。
少數民族地區受客觀條件的影響,使得他們在學習漢語上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知識基礎較差、思路不夠開闊、思維不夠靈活,并缺乏恰當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一名農村學校的教師,應該認識到漢語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認真貫徹新課改精神,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為少數民族的教育事業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趙軍.使用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反思[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
[2]方曉華.新疆少數民族中學漢語班實驗教材漢語:全六冊.新疆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 貴州省冊亨縣者樓鎮高洛小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