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要適時提出具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才能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有利于提高閱讀質量。教師設計出精當的問題,才能為學生提供深入探究文章的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的思維臺階,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學;提高閱讀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課上能否提出高質量的問題,能否使提出的問題達到預期的目的,是衡量一個教師駕馭課堂能力、評價一個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標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出具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才能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有利于提高閱讀質量。教師設計出精當的問題,才能為學生提供深入探究文章的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的思維臺階,使學生積極思維,進入情境,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一、問題的設計要新穎
教師提出的問題應盡量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出乎意料之外,能促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尋找答案。如,在教《畫雞蛋》一課時,在學生熟讀課文后問學生:你想知道畫雞蛋的這個人物是誰嗎?他為什么要天天畫雞蛋?這樣開篇,學生就帶著極大的興趣去閱讀課文,很快就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也為閱讀奠定了基礎,同時還能促進他們的主動求知欲望。
二、問題設計要有想象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啟發學生的想象。如,教學《鸕鶿》一課時,我這樣描繪:湖面上靜極了。夕陽的余暉倒映在湖面上,像撒下無數碎金碎銀在長長的光帶中閃爍著、跳躍著。一只小船輕輕地在湖面上行駛,湖邊已經炊煙四起,這時正是晚歸的時候。你除了聽到竹筒點水的聲音外,還聽到別的聲音了嗎?學生馬上就能想到漁翁在輕輕地唱著歌。唱的是水鄉人民喜獲豐收的歌曲。這樣做,能使學生較好地進入作品的意境中去,在想象中同老漁翁分享快樂。
三、設計問題要有思考價值
設計問題既不能超越兒童思維發展的可能性,也不能一味順應兒童現有的知識水平。如,教學《田忌賽馬》時,為了激起學生的興趣,我引導學生質疑: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就一定能取勝嗎?如果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快得多將會是怎樣的結果?學生經過思考就會明白調換出場順序也是徒勞的。通過這樣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明白孫臏調換馬的出場順序這一創新,不僅要有膽識,還要善于觀察、分析。
四、設計問題要選擇最佳的角度
從不同的教學目標出發,就能設計出各樣的問題。比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如果教學重在引導學生欣賞桂林山水之美,設問的角度應該是:桂林山水美在哪里?如果教學的目的重在學習文章的表達方式,設問的角度則應是:作者是怎樣表現桂林山水之美的?
設計問題的方法很多,只要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精心設計,認真研究,精益求精,形成完美的課堂教學藝術,就能完成語文教學的訓練思維,提高閱讀質量。
參考文獻:
徐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教學初探[D].遼寧師范大學,2009.
(作者單位 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鎮賚鎮第一小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