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要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激發學生的智慧,喚醒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情感,讓學生主動學習、自覺學習、快樂學習,使課堂成為學生享受的樂園,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思想品德;情感;高效課堂
每一個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精彩而有實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喚起學生的情感與智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成為師生教與學的樂園,進而營造精彩、高效的課堂。那么,如何喚起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智慧呢?
一、設計精彩的導入,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的智慧噴發出來
一節課是否會有效而順利地進行下去,教師的導入是關鍵。運用一個精彩的案例、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件、喜聞樂見的小品表演、學生喜愛的角色扮演、寓教于樂的適度游戲等導入形式,都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與好奇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使課堂充滿精彩與高效。如,我在教學蘇人版《維護人格尊嚴》內容時,是這樣導入的:一進入教室,就板著臉說:“我上節課在班里上課的時候,《補充習題》的答案本沒有了,我懷疑是你們當中的一位同學收了起來,我現在要搜查你們……”話音未落,全班學生的精神都高度緊張起來,各種不同的聲音同時也傳進了我的耳朵:“我沒拿,我不怕搜。”“老師怎么會這樣做啊?”“老師這樣做好嗎?”“這不是把我們當小偷嗎?”……我裝模作樣地搜了幾個學生,然后微笑著從自己的書夾里拿出答案本向學生亮了出來,接著就問學生并在黑板上寫下了以下問題:(1)老師的做法對嗎?(2)這樣做侵犯了大家的什么權利?(3)在現實生活中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4)你認為當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們應該怎么做?為什么?學生緊張的情緒放松了下來,同時他們自覺地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對教師問題的思考、探索中,達到了理想的課堂效果。
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教學,讓學生的情感自覺流露出來,從而悟理,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的要把書本上灰色的理論知識融入常青的生活中,離不開創設理論運用的情境,在情境中提出問題,讓學生思維動起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喚醒學生的智慧。例如,在講授蘇人版《感受社會變化》一課時,我首先用Flash播放了我拍攝的一組反映新沂城市變化的圖片:越來越高的建筑群體、川流不息的車輛、繁花似錦的城市夜景、窯灣鎮—馬陵山—駱馬湖旅游景點的美麗景色……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身邊情境,激發學生的靈感,調動起學生學習探究的情感。然后,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所在社區或村莊的變化,用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實給學生真實的感受——我們的家鄉在變化。以上活動,使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互動起來,達到了心靈的碰撞,使抽象的理性知識變得直觀而真切,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再如,在教學蘇人版《天下父母心》一課時,我選擇了這樣一個新聞背景——《兒子,媽媽拾垃圾也要讓你上大學》,讓學生通過閱讀原文、討論問題、結合自身體驗暢談感受,從而認識到父母之愛的表達方式,夯實知識的同時,也讓學生熱愛父母之情被激發出來。
三、設計體現教材內容、與學生智力和知識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問題,完成教學目標,讓課堂效果實起來
美國教學法專家斯特林·G·卡爾漢認為,“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但問題的設置要科學嚴謹:所設計的問題過于簡單、過于繁難、指向不明等,都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教學蘇人版《生活需要寬容和友善》一課時,設計了一個“大問題”:為什么說生活中需要寬容友善?(揭示本課框題)(或者問生活中充滿寬容友善的意義是什么?)這個直接的大問題就把整堂課的教學內容拎了出來。但是,問題太大可能會引起學生回答混亂,或者無從下手,達不到理想效果。于是我又在“大問題”的下面設計幾個“小問題”:(1)從“六尺巷”我們得到什么啟示?(2)分別分析鏡頭一、鏡頭二中矛盾處理方法,從正反兩方面說明,我們得到哪些啟示?(3)面對曾經傷害過你的而現在需要幫助的人,應不應該寬容?(4)寬容對個人、家庭、國家、民族和諧有何影響?這幾個“小問題”,注重啟發性、層進性教學原則,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智慧,并最終指向課堂重、難點的解決,從而實現對知識的融會貫通,使課堂效果扎實起來。
四、因材設練,明理導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注意學生的差異性,實行分層練習,或可將練習分成A、B、C三個層次,且對應于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完成:A層設定為基礎層,要求全體學生必須掌握;B層設定為鞏固型,A層完成鋪墊后再嘗試“遞進”;C層設定為拓展型,讓部分有余力的學生去探索。再如,在講授蘇人版《維護人格尊嚴》內容時,使用教材第35頁的材料,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1)《員工守則》中的規定合理嗎?(全做)(2)《員工守則》侵犯了員工的什么權利?內容有哪些?現實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守則或做法?(全做)(3)如果你是那位司機或售票員,你會怎么做?為什么?(優生做,中等生做)。通過設計分層練習,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當然,還可以將課堂練習延伸到課外,提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社會、親近社會的情感。再如,在教學《保護環境》一課內容時,布置學生調查身邊污染的情況,收集相關材料,讓學生探究提出保護環境的措施及具體方案的作業,在學習蘇人版《人不能選擇父母》內容時,我布置了在家庭中為爸媽做一頓飯、洗一次腳的作業,并讓學生反饋到課堂中,從而落實了“導行”實效。
實踐證明,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才能夠啟迪學生的思想、引導學生的行為。也只有如此,才能打造精彩紛呈的思想品德課堂,提高我們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馮根水.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新沂市高塘中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