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中,透過具體的數學知識、技能、方法的教學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隱匿于數學知識背后的觀念、態度以及數學精神等逐漸顯現和外化出來,使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接受數學精神、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熏陶,并把它們遷移到學習和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去,成為滋養學生數學成長的重要文化力量。
關鍵詞:健康心理;數學生成;享受樂趣;創新意識
一、追求“人人數學”,做到傳授知識和培養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相統一
數學教育的價值不僅僅是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而且體現在可以通過數學思想和精神陶冶人們情操,凈化人們的心靈,提升人們的精神生活。
數學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知識的習得、技能的培養,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和基本數學思想的感悟,而且要關注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特別是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例如,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時,課始,設計一個數學游戲——涂長方形。規則:教師用粉筆將大黑板涂滿qjROo7YU6BbCxHQRAPufp5zMtxQnYtFaPaE/PRsTaa0=,請一名學生將小長方形涂滿,看看誰先涂滿,誰先涂滿誰就獲勝。經過緊張激烈的比賽,老師輸給了學生。然后引導學生分析這名學生代表涂得速度并沒有教師快,卻取得了勝利,這是為什么呢?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熱情高漲,學生代表的取勝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輕松地理解了新知。我們要重視學生情感的投入,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和豐富的情感激發學生帶著飽滿的熱情和豐富的情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在學習中感覺到數學有趣,給學生成功的情感體驗。
二、追求“生活數學”,做到傳授知識和感受數學知識生成的力量相統一
數學學習的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強調數學的現實性。數學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引領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才能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和諧發展。
例如,在教學“12+10×3”時,我設置了一個數學情境:出示1個標價12元的小足球和1只10元的小籃球,提問:各買一個需要多少錢?學生很快就作出了回答。跟著再出示2只同樣的小籃球,提問:現在這些球一共要付多少錢?交流時:有12+10+10+10和12+10×3兩種算法。針對12+10×3,發問:為什么可以這樣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進行討論,明確先算乘再算加。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模擬中領悟到數學不僅是“文本數學”,同時也是“生活數學”和“體驗數學”。
數學教育要讓學生“從數學的視角觀察、感受、認識、描述、理解生活世界,才能全面接受人類文化的精華,促進身心和諧發展。”
三、追求“活動數學”,做到傳授知識和享受數學樂趣相統一
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機適時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數學文化建設活動中走進數學,親近數學,才能讓學生從廣義層面見證數學深沉的文化力量和更為豐富、動人的內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獨特魅力,在數學中得到快樂。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可以開展一些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的易操作的小學數學文化活動,例如,游藝類:學故事會,“巧算24點”挑戰賽,“巧移火柴棒”,七巧板拼圖比賽等,數學手抄報比賽,奇妙的圖案設計比賽,參加一次數學演講比賽,寫一篇數學小論文……讓學生感受數學不僅是有趣的,而且也是有意義的。
開展形式多樣的數學文化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引領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社會和生活,啟迪智慧,開發智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追求“創造數學”,做到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相統一
小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在組織教學時,要合理安排時間,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帶著學習目的去操作、猜測、質疑、驗證、交流,學生的認知才能得到發展,學生的精神世界才能得到實質性的提升。
例如,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學生通過觀察、剪拼、測量、猜測,后集體匯報。在交流過程中,出現了“平行四邊形的底乘它鄰邊的長”的一結論。我沒有及時做出評價,而是將問題再次拋給一學生,讓學生自己進一步去研究、去探索……整個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操作、猜測、探索、矯正、驗證,同學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在再認識再發現的過程中,學生個性得到了張揚,創造熱情更加高漲。
科學人文主義相融合的數學教育,就是要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知識、技能、能力與興趣、情感、態度價值觀同步協調的人才。科學人文主義相融合的數學教育,必須注重科學素質,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同時要注重人文素質、審美情趣、健康價格的養成教育,把傳授知識和傳遞人類文化的價值觀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力量,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小學部)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