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的數學教材中,應用題的比例占到了三分之一,所以應用題的教學非常重要,在所有的應用題中基本上可以歸納為幾類典型的應用題,因為每一類應用題均有比較固定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解答應用題是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智力的培養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我在教學中就特別注重典型應用題的歸類教學。
一、平均數應用題
1.朝陽中心校學生表演廣播體操,男生有355人,女生有335人,共站30行,平均每行站多少人?
355+335=690(人) 690÷30=23(人)
2.一塊水田長20米,寬15米,一共收稻谷510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稻谷多少千克?
20×15=300(平方米) 510÷300=17(千克)
這兩道題都是要求平均數,第1題要用總人數除以總行數,第2題要用總重量除以面積。由此得出平均數應用題的計算方法:
平均每份數=總數量÷總份數
二、歸一應用題
1.買7支鉛筆要7元錢,買同樣的鉛筆12支,需要多少錢?
7÷7=1(元) 12×1=12(元)
2.3臺拖拉機3天耕地90公頃,照這樣計算,5臺拖拉機6天耕地多少公頃?
90÷3÷3=10(公頃) 10×5×6=300(公頃)
第1題先求出1支鉛筆的價錢,再求12支的價錢,第2題要先求出1臺1天耕地多少公頃,再求5臺6天耕地多少公頃,由此得出歸一應用題的計算方法:
總量÷份數=1份數量
1份數量×所占份數=所求幾份的數量
三、和差應用題
1.甲乙兩班共有學生100人,要從甲班分給乙班4人,則兩班人數相等。兩個班各有多少人?
甲班人數=(100+4)÷2=52(人)
乙班人數=(100-4)÷2=48(人)
2.有甲乙丙三袋玉米,甲乙兩袋共重32千克,乙丙兩袋共重30千克,甲丙兩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玉米各重多少千克?
甲乙兩袋、乙丙兩袋都含有乙,從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0千克,且甲是大數,丙是小數。由此可知,
甲袋重量=(22+2)÷2=12(千克)
丙袋重量=(22-2)÷2=10(千克)
乙袋重量=32-12=20(千克)
由此得出:大數=(和+差)÷2 小數=(和-差)÷2
四、和倍應用題
1.學校圖書室有故事書和科技書共248本,科技書的本數是故事書的3倍,求故事書、科技書各有多少本?
故事書有多少本? 248÷(3+1)=62(本)
科技書有多少本? 62×3=186(本)
2.甲乙兩倉庫共有糧食80噸,甲倉庫比乙倉庫多3倍。甲乙兩倉庫各有糧食多少噸?
80÷(3+1+1)=16(噸)
總和÷(幾倍+1)=較小的數
總和-較小的數=較大的數
較小的數×幾倍=較大的數
五、差倍應用題
1.某工廠開展勞動競賽,李師傅比王師傅多生產零件400個,已知李師傅生產的數量是王師傅的3倍。求兩人各生產多少個?
王師傅400÷(3-1)=200(個)
李師傅200×3=600(個)
2.紅旗超市的銷售量2月比1月的2倍還多12萬元,又知2月比1月多銷售30萬元,求這兩個月的銷售各是多少萬元?
如果把1月作為1倍量,則(30-12)萬元就相當于1月銷售量的(2-1)倍,因此
1月銷售量=(30-12)÷(2-1)=18(萬元)
2月銷售量=18+30=48(萬元)
兩個數的差÷(幾倍-1)=較小的數 較小的數×幾倍=較大的數
六、植樹應用題
1.在一條長240米的水渠邊植樹,每隔3米植一棵,兩頭都要植上樹,共植樹多少棵?
240÷3=80(米) 80+1=81(棵)
2.一個正方形的運動場,每邊長220米,每隔8米插上一面旗子,一共可以插上多少面旗子?
220×4÷8-4=110-4=106(個)
線形植樹:棵數=距離÷棵距+1
方形植樹:棵數=距離÷棵距-4
七、行程問題
1.兩城相距342千米,兩列客車分別從兩城同時相對開出。一列車每小時行58千米,另一列車每小時行56千米。需要幾小時相遇?
342÷(58+56)=3(小時)
2.小華和小林兩家相距2000米,同時對面走來,經過16分鐘相遇,已知小華每分鐘走65米,小林每分鐘走多少米?
2000÷16=125(米)
125-65=60(米)
路程、速度、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是:
路程=速度×時間
速度=路程÷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在小學數學應用題中,以上幾類是比較典型且出現較多的類型,只要讓學生多練,牢固理解和掌握他們的解題方法和規律,今后遇到難度更大的同類型的題也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了。
(作者單位 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朝陽鎮中心校)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