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與教學的關系,其價值遠遠不在于形式上互動的熱鬧。課堂提問其實是一門藝術,運用得好,能幫助學生走進新課程,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優化教學效果,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課堂充滿活力。那么,作為數學教師應如何精巧設問,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有一定的收獲,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呢?
一、當今課堂上的“問題提問”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所追求的知識是那種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那你遠不能培養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熱愛?!币簿褪钦f要教會學生用兩只眼讀書,一只眼看到紙面上的話,一只眼看到紙的背后。怎樣才能看到紙的背后呢?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有力的途徑,然而,如今課堂上的“問題提問”屢見不鮮。主要有以下幾種常見問題:
1.提問“只顧數量,不求質量”
課堂中過多的一問一答,常常使學生缺少思維的空間和思考時間,表面上熱鬧非凡,但是實際上學生處于較低的認知和思維水平,對提高課堂效率弊大于利。
2.答案被教師完全控制
有時候,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即使給了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但是仍然會很不放心,很不耐心地打斷學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個人的評價,左右學生個人想法的表達,為了問題而問,課堂上有力的師生溝通變成了教師自己的自編自演。
3.問答時間過短
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需要醞釀和思考的時間,而教師具有較高的思維水平且事先準備過,容易在極短的時間就介入或叫停,學生的思維無法進入真正的思考狀態。這點在年輕教師身上尤為明顯。
4.不注重利用課堂生成資源
教師不僅要會問,而且要會聽,會傾聽學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資源,否則就是為了問題而提問,問題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也不利于課堂的連貫和再續。
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無效,并且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引導、參與和學習的陣地。
二、針對“問題提問”的主要策略
1.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寬松的問題情境
創設寬松的問題情境,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新的情境中,使學生意識到問題是客觀事實的存在,從而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置于具體的問題情境,可以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例、實物入手,設計謎語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動畫情境,把抽象的知識與生動的生活實際內容聯系起來,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學“橢圓的定義”時,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用棉線和圖釘合作探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此時學生思維處于“憤悱”狀態,教師順勢提問:從試驗中得出什么結論?引導學生得出答案:到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且印象深刻。
2.以知識為依據,凸顯問題的重點
在知識的重點、疑難部分提問,能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幫助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在關鍵處設置懸念,又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可在“迷宮”里亮起指路明燈,使學生在頓悟后領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但這些好處都是建立在目的性明確的提問基礎上的。倘若對教材理解不透徹,頻頻作問,為了提問而提問,那么,既浪費了時間,又讓學生對這種教學手段和方式索然無味。比如,在講到橢圓的定義時,大部分教師都喜歡問“什么是橢圓?”這樣的問題,顯然沒在點上,大部分學生此時也只是“照本宣科”,把書上精練的數學語言讀或者背誦出來。這樣,就使得教師的提問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而如果同樣一個問題教師換一種問法“你如何來定義橢圓呢?”這樣,大部分學生都不會采取讀課本的方式來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將自己的實驗結果整理成句,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融入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的問題就可以有效促進學生進行思考活動,從而達到提問的目的。為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有效的、富于啟發性的提問,在合理的、關鍵的地方重點提問,注意問題的難易度,使學生在課堂中迸發出智。
3.以科學為指導,體現問題的邏輯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遵循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認識規律而進行的,因此,我們的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同樣也要遵循這一原則。同時,學生由于生理條件、學習態度、意志品質等方面存在差異,從而使得他們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表現自然也是參差不齊。再則,知識的發生也具有一定的層次性,我們的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考慮這些因素,設計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邏輯性,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認知水平學生的需求,使得他們在提問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能力有所提升。還是以橢圓定義為例,出了需要掌握定義,還需要知道各個參數之間的關系,倘若教師眉毛胡子一把抓“參數具體滿足什么要求?什么是橢圓?”可能大部分的學生都對這個問題無從下手,而如果教師把問題按一定的邏輯分解成具有層次的幾個小問題,學生則迎刃而解。
以上是我對于準備活動有效性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課堂提問水平的高低不僅直接影響著整個課堂教學的質量,更是反應了一個教師的綜合教務水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更新觀念,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不但要重視提問的環節,更要把握好提問的藝術,要爭取在有效的課堂提問的帶動下來實現整個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湖中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