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足于帶領學生抓住課本基礎知識,在指導學生進行復習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初中基礎知識有一條主干線,并逐漸分支延伸,使學生抓住重點基礎知識。把課本知識以數字化的方式,走進課堂訓練當中。
關鍵詞:政治;復習;數字
一、“一”字的運用
1.“一個中心”: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2.一個基本國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一個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4.一個根本任務:沿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
5.一個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6.一個根本大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
7.一個方略: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8.一個主題:和平與發展。
二、“二”字的運用
1.兩個基本點: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執政之基;堅持改革開放——強國之路。
2.兩個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3.兩大保障: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
4.兩個觀點: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
三、“三”字的出現
1.“三個代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個國策”:計劃生育、保護資源和環境、對外開放。
3.三個重要國情:即人口國情——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資源國情——我國資源總量大、種類多、開發難Woxdzwx/aBPnZyOfKjMODAiGWbCmZ6n3czrnBqWjYsw=;生態國情——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4.三個重要戰略:西部大開發、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可持續發展。
5.關于未成年人的三個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
6.法律的三個特征:一是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二是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三是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7.三種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
8.經濟戰略三步走: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實現溫飽;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再翻一番,達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再翻兩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四、“四”字的運行
1.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2.“四個國策”:保護資源、保護環境、對外開放和計劃生育。
3.四種關系:自然、人類、資源和經濟的關系。
4.四個文明: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
5.四種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
6.四個尊重: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科學和尊重人才。
7.四個保護:家庭保護、學習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
五、“五”的運用
1.“五愛教育”:原指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現指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是中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在學校教育中,實施這方面的教育稱“五愛教育”。
2.五大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紀、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六、“八”的出現
“八榮八恥”:“八榮八恥”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簡稱。
七、“九”的出現
消費者的九項權利:1.安全權。2.知情權。3.自主選擇權。4.公平交易權。5.求償權。6.結社權。7.獲得有關知識。8.人格尊嚴和民族風俗習慣受尊重的權利。9.監督權。
針對以上數字的基礎歸類,帶領學生理解記憶,使語言規范化、術語話,增強學生的政治語感,又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抓住與問題相關的內容論述進而深化知識點。通過實踐,證實了這種方法的有效性和興趣性,使學生能自覺運用此方法對課本進行總結。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滿歸鎮中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