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踐活動方案
時間:2010年6月11日。
地點:桑植縣官地坪鎮。
參與人員:2009級高一學生,學校相關領導、科任教師。
主要內容:參觀雙泉水庫、大棚無土煙草育苗基地、青佛山村生態循環農業。
二、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中鄉土地理知識的滲透
1.區位
在學生從學校驅車到官地坪鎮的路途中,地理教師拋磚引玉,介紹學校的區位:桑植四中位于桑植縣東部,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處山間盆地,地勢平坦;澧水上游支流酉水河繞校而過;位于桑官(桑植縣——官地坪鎮)公路、桑慈(桑植縣——慈利縣)交匯處,交通較為便利;靠近張家界風景名勝區,離賀龍故居、芙蓉龍化石、“亞洲第一洞”九天洞等著名旅游景點較近;是瑞塔鋪鎮的科學、教育中心等。總結歸納為描述一個地理事物的區位條件通常從自然、社會經濟兩個角度出發,自然條件包括具體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湖泊、土壤等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包括交通、科技、礦產、旅游等,有些人文地理事物,如宗教城市、軍事基地、政治中心等,還要考慮其特殊的政治條件。
2.水庫選址
在參觀雙泉水庫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一:雙泉水庫、大壩的選址考慮了當地怎樣的地形?
水庫應該位于山間地勢低洼,地形較開闊的地帶。教師適時總結:雙泉水庫位于湖南四水之一澧水的上游——酉水,與長江三峽水庫同屬攔河型水庫。在衛星地圖上可以看見雙泉水庫有如酉水河上一條狹長黑帶,柔美而沉穩。身臨水庫,峽谷出口處攔河大堤巍然聳立,壩內水域浩瀚開闊,兩岸青山環抱。一般來說,水庫集水區要選擇在“腹大口小”——口袋型地形的腹部,有利于擴大集水面積,提高水庫庫容;大壩修建在袋口的峽谷處,有利于降低施工難度,減少建設成本。
問題二:雙泉水庫的修建除了考慮地形之外,還需要考慮哪些其他因素?
桑植縣地處亞熱帶濕潤山區,多石灰巖分布,地下巖溶地貌發育,地質情況較為復雜,巖層保水性差。雙泉水庫的修建還要考慮當地地質穩定狀況,巖石的保水性,以及當地的居民狀況,盡量少淹沒耕地、農田和居民點。總之,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是水庫選址要考慮的兩大方面。
問題三:雙泉水庫的修建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當地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不利于農業生產。雙泉水庫最初修建主要起到了灌溉農田的作用。1979年以來,經過改造后,兼具發電、防洪、養殖效益。
3.農業區位因素
在參觀官地坪鎮大棚無土煙草育苗基地時,教師介紹:2009年,官地坪鎮開始湖南省現代煙草農業試點,建立了大棚無土煙草育苗基地、煙草烘烤加工工廠。介紹完后,引導學生思考:官地坪鎮形成煙草種植基地的區位條件有哪些?教師總結:首先,要考慮煙草生長的自然條件。煙草生長對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適應性較強。官地坪鎮夏季熱量、光照充足,水源適宜,利于煙草的生長。社會經濟條件方面,官地坪鎮成為煙草種植基地,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有當地煙草烘烤工廠穩定的市場需求,當地剩余勞動力豐富,無土栽培育苗等專業化技術,使得煙草存活率、抗病害能力大大提高,質量、產量提升,加上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使得官地坪鎮的煙草種植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總之,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通常有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會經濟條件包括勞動力、技術、交通、市場、政策等。
4.生態循環農業
參觀官地坪鎮青佛山村村部,體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教師介紹:青佛山村兩年以前還是一個淡水短缺、交通落后、基礎設施落后,靠種植玉米、煙草謀生的貧困村,如今青佛山馬路寬敞,蓄水池干凈,煙草種植規模化,還有規模化的木瓜、柑橘等果樹的種植,形成了養豬—沼氣—果木一體發展的生態循環模式。
然后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生態循環農業?有哪些措施來實現?教師總結:生態循環農業簡單地說就是在良好的生態條件下所從事的高產量、高質量、高效益的農業,具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使農業生產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措施:增種和使用如豆科植物等綠肥,使用豬、牛等牲畜糞便、沼渣等農家肥;盡量減少或者不用農藥;改良耕種技術,保持水土;循環利用農業生產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
三、總結和反思
1.未能準備地圖資料
在介紹區位、水庫選址的過程中,未能向學生提供相關地圖資料,使學生失去了理解地理的最重要工具。
2.只參觀到水庫的一部分
學生未能從區域宏觀地形上得出雙泉水庫選址的條件。
3.學生參與程度不夠
實踐過程中雖然有學生對于地理問題的探討和思考,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交流,然而要想讓學生有更深的領悟,還需要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如農業、工業等生產的過程或環節去。正如美國教育家蘇娜丹戴克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