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離異家庭的孩子會存在一些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的話,嚴重者將會影響其一生,甚至誤入歧途。只有走進孩子的內心,才有希望打開這些心結。
關鍵詞:心理問題;尊重;真誠;感化;示范
據《日本經濟新聞》2013年的一篇報道,日本厚生勞動省日前發布了2012年度“人口動態統計”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日本的離婚率在持續增高。2012年每100對夫妻中,有35.2%的已經離婚。
據了解,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日本的全國平均離婚率一直在30%左右徘徊,目前則超過了。從各地方離婚率看,東京都、石川縣等平均離婚率在30%左右。而北海道、高知縣等則超過了43%。
在我國,離婚率也在悄然上升,這一現象我們毋庸草率定義其原因何在,但這一問題產生的最大后果莫過于離異家庭的孩子教育問題。這已經是不容再忽略的社會問題。
以班級平均人數50人來算,一個班級大約就有4~7個孩子是離異家庭。這些孩子性格各異,但大都存在著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小則影響學習成績、同學交往,大則直接影響到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也就是說會對他們一生都產生嚴重的影響。有的甚至因性格偏激而走上犯罪道路。所以,對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的培養和教育,成為學校和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想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對策,必須首先了解這些孩子都存在什么樣的心理問題,找到癥結,方可實施。
確立課題后,我們對這些孩子進行了特別的關注和深入地了解,他們大多存在以下心理問題:
一、敏感,多疑
有些孩子非常不愿意聽到別人提及家庭問題,哪怕是別人的無心之言,也會牽動他們的情緒,引發他們的負面情緒。會因此生氣、不滿,或者消沉,甚至記恨。
二、孤獨,封閉自己
有些孩子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自尊心特別強,因怕受到歧視而選擇了獨處。不愛參加集體活動,不喜歡被人關注,總是獨來獨往,放棄了很多能夠釋放自己的機會,而越來越不愿意與人相處。課堂上被提問時,他們會顯得很尷尬,也不會從容去回答原本有可能回答的問題。他們不愿意坐在前面,課間操和體育課也是能往后靠就往后靠。
三、缺乏安全感,不自信
對自己沒有信心,對未來沒有信心,對生活和學習表現消極,不輕易信賴別人,一旦信賴了又表現出過于強烈的依賴性,害怕獨處,害怕孤獨,一個人的時候會顯得有些神經質。有時會讓人感到有點“纏人”。有時會因安全感的缺乏而盲目擇友,養成很多不良習慣。
四、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偏激又脆弱
只要遇到挫折,有的孩子就會像蝸牛一樣躲到殼子里,不愿面對,一味逃避,表現偏激,會聯想很多很多,甚至開始自閉。有的則在內心產生仇恨心理,越想越偏,最后因小事造成嚴重后果。
以上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的孩子表現明顯一些,有的隱晦一些。但這些心理問題若得不到及時解決,真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那么,面對這些孩子,我們該如何去做呢?
當我們懷著滿腔赤誠的愛走進這些孩子的時候,以你的人格,你的才學,你的愛心,你的耐心取得他們對你的信賴和尊敬,這是第一步。我們無法想象一個充滿戒心的孩子會向一個冷冰冰的面孔敞開心扉。只有孩子們心甘情愿向你傾吐時,你才能找到他們心里的結,才有可能去解開這個結。所以,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找到他們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一切教育對策的前提。
當你真的以巨大的愛和巧妙的方法令他們向你敞開了心扉之后,就會明白他們的問題所在。這個時候,還要與孩子的父母分別溝通,因為,雖是孩子的父母卻未必真得清楚孩子的心理,那么教師就要充當這個媒介,同時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也要盡力在孩子面前樹立和挽救父母的形象。因為,學校教育只有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經過研究和分析,我們對離異孩子教育問題這一課題的初探做了如下總結:
1.用尊重喚醒孩子。
2.用真誠感化孩子。
3.用寬容理解孩子。
4.用示范塑造孩子。
在以后深入的研究中,我們還會針對更多案例做更深入扎實的研究。衷心希望無論社會如何發展,每一個初如天使的孩子們,都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有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生。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校外教育指導中心)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