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TPR理論是對英語傳統教學的挑戰,TPR是根據小學生愛動、注意力持續短暫等特征而采用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讓孩子通過說、唱、演、游戲等活動學英語,以實現愉快教學、快樂學習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英語;英語課堂教學;TPR教學法;活動;樂學
小學生的天性是活潑好動,而TPR理論符合兒童的言語發展規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TPR,能給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和濃厚氛圍,使小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讓活動引領英語教學,實現愉快教學、快樂學習的最佳境界。
TPR的完整形式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意思是“全身反應”之意,所謂TPR教學法就是全身反應教學法,是由美國James Asher提出的,其理論核心是:兒童時期掌握一門語言,言語和書面表達能力是隨著聽說產生的。當聽說獲得的信息達到一定量的積累,兒童就能自然地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下面,筆者談談TPR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以饗共享。
一、小學英語教學現狀與TPR教學法
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學英語教學,仍不同程度地沿襲傳統的教學法,即灌輸式教學,也就是重知識的傳授的方法。如,對于句型This is a book. 傳統法講解This/That is a(n)...和These/Those are...句型,包括:冠詞a和an的用法區別; this、that的復數形式these、those;名詞的單、復數形式的用法;名詞的復數形式的構成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問句、對某個單詞或短語提問等,教師講得津津有味、樂在其中,學生聽得瞠目結舌、腦袋兩個大。簡單的一個句子,拓展、涉及、涵蓋了這么多基本的知識點,即使學生弄懂了,但只要一開口,還是單復數不分,肯定與否定混淆,在用時this,that,these,those不分。因此傳統的教學教的不是生動的口頭語言,而是“死的語言”,所謂的規范化語言,小學生學得累并且極難掌握。無形中加大了英語的難度,讓小學生開始就對英語望而生畏,認為英語高不可攀,不斷發出“英語真難”的感慨。
而James Asher提出TPR教學法,James Asher認為:右腦是緘默的,非語言性的,但是它可以通過指令做出適應動作來表達自己。因此,以“聽—做”為教學主線是TPR教學法最明顯的特征。一般情況下,教師發出指令、學生做動作,或一位學生發出指令、其他學生做出反應,最好是教師邊發指令邊做動作,為學生做“榜樣”、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如,小學三年級學習相互介紹時,教師先指著自己說:Hi,I am...I am an English teacher.教師可以重復自己的姓名和職業名詞teacher,待學生聽懂了,就發出指令:Please introduce yourselves,OK?學生會熟練使用I am...比教師苦口婆心地講解如何正確介紹自己、使用什么句型等更利于學生輕松掌握和運用。
再如,學習Stand up和Sit down兩個句子時,使用TPR活動法,邊說指令邊做動作是上策,學生在“聽—做”中,很快習得了知識。
二、TPR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
埃克斯利說:“凡是能激發學生喜愛英語學習的方法,便是教英語的好方法。”TPR教學法注重的是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學習英語效果斐然,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TPR教學法很有必要。
1.巧用游戲法,開心學英語
小學生好動,喜歡嬉笑和玩耍,因此,與其讓他們正襟危坐、規規矩矩學英語,不如多采用游戲法,讓他們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在玩中學、學中玩。
如,學習動物名稱dog,cat,monkey,tiger等時,教師可以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出是哪種動物的聲音,再讓學生發出聲音,其他學生猜。這樣,學生在陣陣笑聲中、“動物”的逼真的“叫聲”中輕松學習,同時注意力也易專注。
學習26個字母、國際音標、數詞、介詞、語法句型等時,教師都可以精心設計利于學生參與的游戲,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2.直觀教學法,避重就輕,有利于學生接受
學生對越直觀的東西越感興趣,所以直觀法是小學英語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學習水果名稱時,教師先拿一個蘋果,直接說:This is an apple. 再拿出幾個蘋果說:These are apples. 同樣學習banana,pear,peach等,經過反復使用This is...These are...,學生不僅學會了水果名稱,還學習了這兩個有用的句型,比上文提到的分析句法、單詞的形式、冠詞的使用等更簡便易行,更利于學生接納使用。如果一味地講解這些知識點,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給學生造成無形的壓力,久而久之,學生會逐漸感到英語難學,甚至厭倦英語。
3.使用表演、繪畫法,引導學生動起來
學習smile,cry,laugh等單詞時,教師運用“身體語言”教學,效果會更好。比如教學He is crying(smiling,laughing)時,教師做大哭、微笑、大笑狀;并重復這幾個句子,再讓學生輪流表演,表演時也適當重復句子。也可以讓學生畫出哭臉、笑臉等,讓學生邊畫邊說這幾個句子,也可以適當改換人稱,重復運用,效果不言而喻。
TPR英語教學法方法繁多、方式多樣,不一而足。全身反應教學法的優勢就是強調身體的互動性、教學的生動性,以便讓小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在游戲中學習、在活動中運用英語,也更好地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在輕松愉快、其樂融融的氛圍里,實現樂學的最佳效果,從而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成為主宰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李榮香.小學英語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2(23).
[2]張明娟.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與研究.教育技術學,20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范集中心小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