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能讓學生放松地學習,主動地探索,真正地體現了教學民主,真正地把學習主動權還給了學生,真正地實現了教學相長。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重視起始談話,拉近距離,進入狀態(tài)
上課開始,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講故事、猜謎語、設置懸念等,這樣,不僅能讓學生迅速地把注意力從課間的活動中轉移到學習狀態(tài)中,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為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如果是在外地上課,可以和學生課前談話,如,問學生“你多大”“猜猜老師的年齡”“你喜歡玩什么游戲”等一些輕松活潑的話題,這樣便能在極短時間內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
二、實踐操作,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躍課堂氣氛
兒童天性愛動,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結合課文的具體內容,多設計一些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動手操作幫助學生建立表象思維,使學生進行直觀的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而變成了在玩中學,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真正實現了寓教于樂。比如,教學《稱象》《刻舟求劍》這類課文時,教師就可以準備相應的教具,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弄清其中的物理學原理。這樣做使學生不但樂在其中,還省去了教師枯燥的文字講解。省時省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
三、把關愛和欣賞寫在臉上,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和溫暖
“親其師而信其道。”只有學生愿意親近老師,課堂氣氛才會輕松和諧。讓學生感到教師容易親近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充滿微笑地去授課。當然,這種微笑必須是發(fā)自內心的,是對學生的一種真心的關愛,決不能是矯揉造作、虛假的表情。學生在洋溢著微笑的課堂中,會感受到來自老師的親切和溫暖。如果一個老師總是板著面孔,處處想著在學生中樹立威嚴感,反倒使學生與你產生了距離感。試問,有誰愿意與一個板著面孔的人交流呢?教師的威信來自于你的學問和修養(yǎng)。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學識可以讓學生信服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說教,往往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只好用強制措施迫使學生被動聽從。這樣做,也許在短期內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絕對不會持久。因此,我們要想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去學習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快的情緒去感染學生。要用發(fā)自內心的關愛與欣賞,讓學生感受教師的親切與溫暖。
四、懸念激趣,引發(fā)探究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就要想方設法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zhàn)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懸念使學生產生了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就會自覺地去思考,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后,教師要讓學生大膽發(fā)言,組織討論交流,相互質疑釋疑。這樣課堂氣氛就會相當的活躍,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而且還會在思維的碰撞中迸發(fā)出靈感的火花。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兩家子鎮(zhèn)同建學校)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