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文練筆是伴隨著閱讀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巧妙利用有關閱讀內容進行的一種“短平快”的寫作訓練。就如何確定這個有效練筆點談了感受。
關鍵詞:閱讀教學;隨文練筆;布局謀篇;拓展延伸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隨文練筆是伴隨著閱讀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巧妙利用有關閱讀內容進行的一種“短平快”的寫作訓練。如何確定這個有效練筆點呢?
一、在布局謀篇處練筆
小學語文課文中有許多句段不僅文句優美,而且結構鮮明、寫法典型,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仿寫的訓練。
如《家鄉的橋》一文,寫作方法獨具特色。課文的第3、4、5自然段均采用了總分式的寫法。在上完這一課后,我設計了一次小練筆,以“家鄉楊柳湖的景色真美麗”為題,指導學生以這一句為總起句,抓住楊柳湖的水、樹、花、橋等幾種景物,把“楊柳湖如何美麗”寫具體。
二、在文本空白處練筆
中國人講究含蓄美,畫家畫畫,總要留點空白,目的是留給欣賞者遐想的余地。我們的教材也是如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捕捉文本中“言雖盡而意無窮”的空白點,拓展文本內涵。
如,《家鄉的橋》第5段的第一句話說:“家鄉的橋是我們的樂園。”接下來列舉了孩子們在橋頭下棋、猜謎、講故事、跳水、釣魚等活動,介紹了橋給“我”的童年帶來的樂趣。這些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經歷非常貼近,而且每一項TQJ+yP9NG61eJmU0y8WMJtYSMKDlFsq4lt7RF4gvzv0=都充滿了樂趣,但課文卻一筆帶過,沒有細細描述。于是我就設計了一次小練筆,讓學生根據自身經歷想象他們在各項活動中的樂趣,選一項活動把過程寫清楚。
三、在拓展延伸處練筆
拓展延伸處既是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銜接點,也是文本理解向習作練筆過渡的有效落點。拓展延伸處或關注文本的背景,或鏈接到相關的事件,或引申到類似的現象。總之,為學生打開了通向生活的大門,使學生選擇更多,思維更開闊。
四、在思辨爭議處練筆
描寫人物真實而細致的心理是學生習作的難點。學生作文較普遍的問題是將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簡單化、概念化,缺少個性化的表達。抓住文本中人物的特點,挖掘其內心的復雜的心理,強化個性化表達的突破口。
如,《抓鬮》中的父親艱難地決定以抓鬮的形式確定姐弟倆中的一個去上學,于是,他內心面臨著一個艱難的抉擇。我說:“父親的內心是多么矛盾哪。如果你是父親,你會讓誰去呢?”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進行這種見縫插針又與課文“血肉相連”的隨文練筆,可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活用表達技巧。我深信:只要教師巧妙設計,找準落筆點,堅持不懈地進行隨文練筆,一定能使學生在寫作時,文思泉涌,妙筆生花。
(作者單位 江西省豐城市石灘中心小學)
編輯 韓 曉